一座叫凤凰的城
2024年03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鲁北(壹点号:鲁北)

  利津县城叫凤凰城。有关凤凰城名称的由来,民间有多种传说。一说,利津古高地,曾有凤凰栖息,利津县城建在高地上,故称凤凰城。二说,利津老县城的造型像凤凰,头在东关,尾在西门,西门的官道一分为三,恰似凤凰尾部的三只长翎,南门和北门的瓮城像是翅膀。另一说是,相传明朝时期,县城内建有“栖凤坊”“孤凤鸣阳”等牌坊,因此后人称县城为凤凰城。不论哪种说法,都是表达人们的一种愿望,“凤凰来仪”自古被视为大祥瑞,借喻凤凰吉祥之意,寄托美好憧憬,大概是其初衷吧。
  金代明昌三年,升永利镇为县,因邑有东津码头,故称“利津”。利津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有河有海,海河交汇,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海,叫渤海,境内海岸线59公里。河,叫黄河,途经利津74公里。
  利津人口不多,面积也不大。一轮太阳,一弯月亮,一条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在这里入海的滔滔大河,是利津的全部家当。
  我的祖祖辈辈生活在偏远的乡村,小村的名字叫后墩。这个村,距离小镇20里,距离县城100里。我从小就怀揣梦想,期盼有朝一日到城里去生活。我心中的城,不是北上,也不是广深,就是县城。
  县城是独特的,它近连乡村,远接都市,既有乡村的宁静,又有城市的喧嚣。县城是我灵魂的栖息地,精神的家园。那些年,我一边在乡村小学默默教书,一边为进城做准备。在乡村小学任教十年之后,我考取了东营师范学校,这为我的梦想点亮了灯塔,开启了航线。
  1995年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顶着一头高粱花子,进了城,到县级机关当了秘书。当时的小城,是个弹丸之地,东西长不过三四里,南北宽也就二三里,说县城“一条街道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不为过。小城之小,可想而知。西关桥是县城的分界岭,东边是老城区,西边是新城区。老城区内,一排排平房,低矮破旧,新城区里,几座大楼,淡若星辰。坐落在利二路和津二路交叉口的一座高八层的农业银行大楼,是县城的标志性建筑物。大楼楼顶上的时钟,整点报时,报时声响彻整个县城。
  我进城不久,单位的宿舍楼建起来了,县法院的办公楼建起来了,县医院的门诊大楼也建起来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座比一座气派,一座比一座宏伟。我居住的小区叫虹桥小区,与凤凰广场一路之隔。凤凰广场位于县城中心,是一座集文化娱乐、绿化休闲为一体,兼有市政和娱乐两大功能的现代化广场,体现着小城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偶有文朋诗友造访,推杯换盏之后,乘着雅兴在凤凰广场漫步,我骄傲地对他们讲,凤凰广场是我家的后花园。
  县城是一座生长的城。我在县城生活了近三十年,目睹了它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之东津渡,一条马路贯穿东西;今朝之凤凰城,几多道路纵横交错。在凤凰城,东西向的路为“利几路”,南北向的路为“津几路”,合而为利津。从南到北,由利一路到了利十二路,从东到西,由津一路到了津八路。县城面积也由过去的2.43平方千米扩展到现在的49.48平方千米。
  利十二路、津八路,绝不是最后的道路,还将有很多的道路四通八达,联通外面的世界。荣乌、疏港、东吕3条高速与德大、黄大、疏港3条铁路在此交汇,未来还有京沪高铁二线、滨潍高铁途经这里,距东营胜利机场、东营港1小时车程,与北京、济南、青岛实现了2小时经济圈。
  凤凰城,是一座未来之城。凤凰城内,高楼林立,鳞次栉比,车水马龙,风景如画。道路两旁,冬青葱茏,梧桐矗立。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熠熠生辉,真可谓人间天堂。几年间,凤凰广场、东津生态园、翠园湖、晓月湖、凤栖园等公园,相继建成,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凤凰城,已是黄河尾闾的一座魅力之城。  
  利津,昔日之东津渡,今朝之凤凰城,是一首诗,是一首歌,是一幅画,是一颗华丽的纽扣,别在黄河入海口的衣襟上。
        (本文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