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中挺身而出保伤员
2024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941年冬,日军调集5.3万余人对沂蒙山区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在当时异常艰苦的斗争形势下,沂蒙军民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英勇不屈,顽强抗战,为夺取反“扫荡”的胜利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涌现出了一大批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的英雄父老。沂南县燕吉台村的梁光中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燕吉台村位于沂南县城西,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子,抗日战争时期属于沂临边联县。梁光中就是生活在这个小山村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当时,燕吉台村正好处在山东纵队指挥机关驻地马牧池与八路军第115师师部驻地留田之间的位置。在1941年11月的反“扫荡”中,八路军采取“适时分散跳出敌人合围圈,保存有生力量,并在外线积极打击敌人”的反合围战术,通过马牧池突围和留田突围,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转移到外线打击敌人。日军扑空后,将一部分兵力控制于机动位置,寻找八路军主力作战,同时将大部分兵力留在根据地挨村挨户搜查根据地的党政干部、失散人员和伤病员,还大批捕捉壮丁赶修临时公路,分割封锁根据地,进行野蛮“清剿”,使根据地陷入混乱状态,部分地方武装和基层政权瓦解,大部分村庄的自卫团与游击小组被打散。在内线坚持反“清剿”的斗争中,中共沂临边联县根据上级指示,采取“搬空、藏空、躲空”的“三空”政策来对付敌人的“三光”政策,把部分体弱有病的干部疏散到农村,将粮食衣物及军用物资分散到燕吉台村等村庄掩藏起来。
  日军在“扫荡”中,包围了燕吉台村,将村民赶到邻村的日军驻地王家庄子村,四周架起机关枪,威逼他们交出村里掩藏的八路军干部和军粮,形势万分危急。当时,燕吉台村的村长和村干部带着伤员正藏在村北的北山上,3万多斤军粮掩埋在村北的地窖里,军衣和文件分散掩藏在村中院子和山洞里。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50多岁的梁光中挺身而出,对敌人说:“我是村长,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村里的事我最清楚,俺村什么都没有。”敌人听说他是村长,就立刻把他绑起来吊在树上,用刺刀不停地做出砍头的动作,威逼他交出八路军和军粮。梁光中宁死不屈,任凭敌人百般折磨,就是一口咬定“俺村什么都没有,你杀了我也没有,不信你去村里翻”。燕吉台村的村民和梁光中一样,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吐露一点消息。敌人并不死心,用刺刀把梁光中的头皮刺了个大窟窿,鲜血直流,又到燕吉台村进行了一番搜索,但是仍然一无所获,气急败坏的敌人只好放回了村民。村民们回到村后发现,村里仅有的20头耕牛,被鬼子牵走了19头,只有一头没被发现留了下来。
  梁光中挺身而出的壮举,感动了全村老少,也让大家感到庆幸和后怕。庆幸的是,藏在北山里的干部和村里的军粮保住了。后怕的是,军粮军衣等军用物资差点被敌人发现。正是梁光中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让敌人产生了错误判断,进村搜查得不彻底,否则,不但军粮保不住,全村几百口子人也活不了了。
  梁光中,沂蒙山区普普通通的一位农民,面对残暴的敌人,为了父老兄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护八路军干部伤员和军用物资,出于大义,不计生死,充分展现了沂蒙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