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涧溪村集体年收入1223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2万元。
夏日的白云湖别有一番风味。
绽放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笑脸。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乡村六月,麦穗飘香。
走进济南市章丘区,乡村道路平整通畅,把村与城紧密相连;农家小院错落别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农业产业日新月异,乡村文明蔚然成风,滋养着人们的幸福生活……如今,1719平方公里的田野上,处处释放出崭新的活力,化作跃动的音符,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听旋律。
近年来,章丘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抓紧抓牢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以重点工作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文/片 支倩倩
通讯员 潘嫱 孟凡庚 刘召岳
济南报道
宜业:
描绘出丰收无限
岁月辗转成歌,时光流逝如花,三涧溪村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宽。
“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投资4900万元,以‘党建心连心、服务零距离、增收多渠道’为发展理念,设置红色展厅、党建电商学院、筑梦空间、悦享空间等‘一厅一院两空间’,通过线上直播带货和线下超市融合发展,打造跨境电商和国内网红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0多万元。”村党委书记高淑贞说,近年来,按照“北农、中旅、南工”的产业布局,北部彰显田园风光,培育都市农业;中部突出文旅主题,发展古村旅游;南部强化园区带动,提升二产层次。目前,形成了以薯立方、源虎黑猪为主的现代农业,以农产品冷链、保鲜、仓储、加工和销售为主的冷链物流服务业,以源虎电商、农事汇为主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2023年,三涧溪村集体年收入1223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2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三涧溪村开展“党旗飘飘向四方,增光添彩耀家乡”活动,设立返乡创业工作站,引导100多名年轻人到村创业。与齐鲁师范学院、齐鲁理工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校村共建、交流共享”机制,开展技术指导、教育培训等活动,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三涧溪村发挥带动作用、培育产业集群,联动周边10个村打造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现代农业、花木繁育、文化旅游、商贸服务、教育培训5大类25个重点项目,成功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7个,“朱家峪景区+泉城百花园+三涧溪村”精品线路成为群众休闲旅游好去处,产业兴旺“领航”乡村振兴的愿景正变成现实。
在章丘,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已经成为新常态。位于南部山区文祖街道的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文祖百菇园”项目,正是人才与产业互相成就的典型代表。
“之所以叫三生万物,是因为我们合伙人是三个研究生,怀揣着梦想,背井离乡来章丘创业,看重的是这片沃土,以及优越的人才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公司总经理、齐鲁乡村之星聂阳说,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100亩,借力济南建设“北方种业之都”,开展菌种繁育,一期产能300万袋,二期计划产能600万袋,可满足章丘及周边6000亩食用菌种植。
打造齐鲁样板,建设和美乡村,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近年来,章丘坚持以产为基、泉水为韵,构建起山水秀、泉水韵、湖光美、黄河情“四区联动”泉韵章丘发展框架。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和集体产权改革任务、首个完成“一员三权”改革试点,在全市率先推动村、镇“三变”改革,实施项目528个,423个村庄股民分红4.65亿元。村集体年收入全部过30万元,5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89%……如今的章丘,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绿色康养、电子商务、“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广大农民的收入越来越多元。
宜居:
染绿了沃野平川
青山如屏,绿水如带,平坦整洁的村路两旁,高低错落的各种树木绿意盎然、姿态各异,精致的景观小品点缀在绿树鲜花之间……来到双山街道木厂涧村,仿佛走进了一座风景秀美的公园。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村,穿越岁月的长河,走过历史的沧桑,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范本。
木厂涧村,635户、2300人。相传光武帝曾于此伐木,村中河道汇山涧之水,钟天地灵气,因此得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这个村按照“城市后花园、乡村CBD”的目标定位,投资1700余万元实施整村环境提升:东西大街、南北大街坦荡如砥;5500平方米的人工湖及马头湾片区如一带彩虹,环绕其中;村内大街小巷、背阴胡同树木繁茂、花香四溢;凤凰顶、仙人桥等历史遗迹修缮如旧,数智生活馆、“咱家的”火锅烧烤、涧木咖啡、林下会客厅等新质业态蓬勃兴起,章丘第一个共产党员郭恒祥的红色印记、第一个炭矿工运革命文化印记镌刻在这里,乡村CBD与穿越千年魅力交相辉映。
树影婆娑、鲜花盛开、绿水悠悠,夏日的白云湖别有一番风味。白云湖,位于章丘西北部,面积2.6万多亩,是章丘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济南市最大天然湿地。
白云湖的美,既有自然的馈赠,也有人工的“养护”。近年来,按照“水清、湖畅、岸绿、景美、宜游”的总体目标,加强湿地保护整治,优化景观品质,完善配套设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持续向好,成为市民群众休闲、消暑、健身的旅游目的地,也引来白天鹅、东方白鹳、灰鹤、震旦鸦雀等珍贵禽类栖息,成为一道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生态和美的“高颜值”风景。
百花争艳成锦绣,姹紫嫣红醉人间。章丘充分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建立市场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新格局,清洁村庄覆盖率达到85.5%,62%的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改厕“五化”管护模式在全国推广。优化升级数字乡村5G管理平台,建成数字乡村186个。打造三涧溪齐鲁样板示范、诗画文祖省级衔接推进等两个省级示范片区,“杏花河韵”“绣江风韵”“山水新章”3个市级示范片区和“水乡白云”1个区级示范片区,串联形成花样垛庄、水乡白云、诗画文祖、绣江古韵、缤纷绣惠、瓜果飘香等6条示范线路。
和美:
陶醉了幸福笑脸
一画一故事,一墙一特色。走进相公庄街道“名相故里·杏花河韵”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田园风光凸显出浓郁的乡土风情,历史典故彰显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国画场景无声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幅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墙绘,呈现在文化带主干道和村居街巷墙体上,成为倡导文明新风的新阵地,无声中提升着村民的道德素养,传播着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如今,“文明实践大篷车”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流动风景。每到一处,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都开展政策宣讲、健康义诊、家电维修等爱心集市活动,都举行扁鼓表演、歌曲舞蹈、诗歌朗诵等文化惠民演出,奏响了和美乡村的华彩乐章。
“谢谢你!身边好人!”今年5月,济南市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故事分享会在明水古城举行。坚守一线29年、让客户“用上电、用好电、不停电”的“中国好人”马利,38年精心照顾无法独立生活堂弟的好嫂子许士芳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催人泪下、引人向上。
用文化浸润心灵,用文明扮靓乡村。“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见证和祝福,很开心,集体婚礼简约、不铺张浪费,符合我们年轻人的时尚观和消费观。”一对对新人身体力行倡导婚礼新办、婚礼简办、移风易俗新风尚,正融入日常、化为经常。
宜居宜业,“塑形”当先;和美乡村,“铸魂”为要。章丘不断强化思想建设,打造了双山三涧溪乡村振兴展馆、官庄石匣章丘梆子博物馆、文祖三德范村史馆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让老房子、老照片、老物件、传统表演方式,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宣传道德风尚,深化移风易俗,引导村民简办红白喜事、摒弃陈规陋习,“约”出了乡村和美的桥梁,让文明新风在广袤的乡土间流淌,静静地滋养着和美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和美乡村,善治为要。章丘在全域范围内创新建立75个党建工作区,聚焦人员下沉、职责下沉、服务下沉,破解党建抓不实、治理有空当、服务不精细、干部沉不下等现实问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域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的成效,必须由村民来评判。黄河街道北房社区的“六村共治”正是按照村民们的意愿实现的。
北房社区位于黄河岸边,居住着6个搬迁村1319户近5000名群众。2021年3月搬迁入住后,垃圾清理不及时、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突出。群众要求物业撤出,由各村联合管理。
“去年3月,党建工作区成立后,由工作区党委干部带头,与物业公司反复沟通,结束了一年悬而未决的问题,物业撤出管理。同时协调供电部门接手电力,协调水厂更改收费系统,协调环卫部门进行垃圾清运,最终实行六村联合治理模式。”党建工作区党委书记嵇少华说,从化解矛盾、调解纠纷,到富口袋、靓村容、通道路,再到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治理的成效,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逐梦沃野绘画卷,和美乡村入画来。在章丘,一个个“有山有水有风光、有诗有梦有远方”的宜业宜居和美乡村正在建成,一幅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秩序、有福祉”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