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里几十名病人吃着补贴“接受治疗”,病床上却空空如也;一边是护士将输液和雾化用药倒入垃圾箱,一边是患者流转在各医院大肆购药……这些反常识的情景却在监管盲区里真实上演着。近日,有知情人士反映,某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和个别被认定为工伤的患者利用报销漏洞进行骗保,一时引发广泛关注。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必要的物质补偿。这种补偿既包括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也包括保障基本生活的费用,能否合理使用,直接涉及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将更多药物纳入报销名录,不断优化报销流程,出发点本是保障因工伤致疾致残群体的利益,如今却被个别人“偷吃偷拿”,制度漏洞带来“温差”,自然令人愤懑。
医院与个别患者之所以能合起伙来唱一出“骗保”大戏,无非是因为有利可图。二者利益休戚相关,自然会互相包庇,若非外力介入,则很难斩断这一“灰产链条”。工伤保险基金是救命钱、更是兜底保障,每一分都应用在刀刃上,绝不能变成个别人眼中的“唐僧肉”。 据南方日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