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普遍关心增加粮食产量的问题。同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下简称“粮农组织”)成立,并于翌年展开了首次世界粮食调查,调查证实了人们长期以来的认识:饥饿和营养不良广泛肆虐。
要解决粮食的问题,自然要发展农业,提高生产。粮农组织于1950年组织开展了“世界农业普查”,同时与各国政府召开会议,研究是否能建立粮食储备,以应对战争、自然灾害或沙漠蝗等有害生物引发的严重粮食短缺或饥荒。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于同年在印度新德里成立。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自设立以来每年评选一次,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秀的治水智慧,更好地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评选的世界遗产不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着眼于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文明的影响。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必须是建成时间超过100年的工程,在类别上范围很广,可以是古代水车、水坝(主要运用于灌溉),储水结构(例如灌溉水箱)、拦河坝及其他引水结构,也可以是运河系统、农业排水设施,或者涉及农业用水管理的任何场所或建筑结构。而不管是什么,它一定是当时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在促进一个区域的粮食生产、农业发展以及农民经济状况的改善上有着卓越的贡献。
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本版综合央广网、央视新闻、中新网、澎湃新闻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