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山好汉动不动就“上二斤牛肉”?
骗人的!牛肉原本只有少数人享用,明清以后才逐步被端上百姓餐桌
2024年11月0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分享到:
【PDF版】
《水浒传》是国人最熟悉的古典名著之一。在这部名著中,有不少喝酒的场景,好汉们无论何时何地吃的好像都是牛肉。林冲发配沧州草料场的日常里,看守草料场的老兵给他买的是一盘熟牛肉。他在风雪山神庙迎朔风归来时,购买和携带的也是牛肉和酒。吴用在酒店里游说阮氏三兄弟,参与劫持生辰纲时,也被店小二推荐吃黄牛肉。……
梁山好汉们真的动不动就“上二斤牛肉”吗?你可别被文学作品给骗了。其实,在华夏民族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牛是重要的力畜和祭品。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历朝历代都强调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上升到律法保护,不可随意宰杀,也正因为牛之珍贵,牛肉是最高规格的肉食,所以吃牛肉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都是少数人享有的特权。那么,“高高在上”的牛肉是如何走上普通百姓餐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孙辰龙
牛是古代珍贵的祭祀品
考古发掘表明,在距今7000多年的北方的磁山、裴李岗文化时期,人们已开始饲养黄牛;距今约8000年的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大量水牛的标本;大汶口文化遗存中有水牛的遗迹,而在殷墟中所发现的水牛骨也比黄牛骨多。可见先秦时期,水牛就生活在包括黄河中游在内的广大北方地区。
“伏羲氏教民养六畜,以充牺牲”,“牺牲”二字的部首均为“牛”,足见牛在祭祀品种中的重要位置。《史记》记载尧时即有“特牛礼”,即选用牡牛作为祭品。殷商时期,关于用牛祭祀的卜辞很多,在小屯地区发现了很多牛骨遗存,都属于祭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卜骨的内容为:在乙丑日卜问发生“日又(有)戠”(日食或是太阳黑子现象),应以3头、5头还是6头牛为祭品举行告祭?由这件卜骨可知,当时祭祀所用牺牲的品类和数量都要进行占卜。用于祭祀的牛,品级非常高。甲骨文中的“牢”字,是牛被封闭在固定空间里的形象。从造字本意来看,“牢”字表明了远古君王对于祭祀活动的高度重视,精心养育的、用于祭祀的品质高的纯色牛,最值得拥有专门的“牢”。
据记载,周成王在洛邑王城告成之祭时,对周文王和周武王的祭祀分别只用一头骍牛(红色毛皮的牛),相比于商代隆重的祭祀,实在是寒酸。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牛应用于农耕劳动日益增多,因此用于祭祀和宴飨场合的数量定会有所减少。西周时期,官府设有专门的官职来管理国有畜牧业,其中“牛人”的职责为掌管国家公有的牛只。西周礼制规定,“太牢”是最隆重的祭礼。所谓“太牢”是三牲齐备,即牛、羊、猪三种牺牲俱全,没有牛的即称“少牢”。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只有天子可以用牛来祭祀,可见牛肉在各类肉食中的尊贵地位。
弦高退敌巧用牛皮和牛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相继崛起的春秋霸主不仅僭越了周天子礼乐征伐大权,还延续了周天子无限制独享牛肉的特权。诸侯会盟大会上,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们主动宰牛来招待各位诸侯,因此“手执牛耳”成为当时霸主的标志。《左传》记载,秦师袭郑,到达滑国,得知此事的郑国商人弦高便先后赠送给秦军4张熟牛皮和12头牛以稳住他们,从而赢得时间派人向郑国报告。给几万人的秦军送去12头牛犒劳,在当时已算是颇有分量的礼物了。《楚辞》的《招魂》《大招》中记载了战国时期楚国的饮食名品,其中肉食类馔品第一个提及的就是“煨牛腱子肉”,这足以证明牛肉在肉食排行榜上的尊贵地位。
秦时,国家对官牛的管理非常严格。睡虎地秦简中记载:如若官牛死亡,当事人必须呈报官府,卖其肉的钱及筋、皮、角等如数上交官府,最后由主管官府通知销籍。秦律还规定每年必须根据养牛情况对这个专门人员进行考评:每年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对耕牛饲养情况进行考核评比,被评为优秀者,就有干肉10条、免除更役等奖励;若是耕牛腰围减瘦一寸,要笞打主事者10下。
西汉时期,各地畜牧业发展迅速。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武帝时期的巨富桥姚就是通过在边疆大力发展畜牧业而积累出“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的财富。汉景帝阳陵陪葬墓放置了大量彩绘陶牛,栩栩如生,形态逼真。其中有一只陶牛长达71厘米,是目前见到的最大的同类陶俑,显然是力役型的黄牛。
“杀牛”激将为哪般
西汉时期,尽管当时也有“毋得屠杀牛”的诏令,但在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时,皇帝“赐民百户牛酒”,百姓也能有幸吃上牛肉。在权贵之家的餐桌上,牛肉更是常见。西汉时,昌邑王刘贺(后来的海昏侯)赐大臣王吉牛肉50斤,酒5石,脯5束;东汉时,光武帝诏太中大夫“赍牛酒”赐冯异。
《后汉书》记载了一则“吴汉椎牛飨士”的故事。吴汉为东汉开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东汉初年,苏茂叛乱。光武帝刘秀派遣大司马吴汉率兵平定叛乱。一次,吴汉与苏茂大战时,不慎落马摔伤膝骨,败回营中。诸将见此情形,便对吴汉说:“大敌在前,而您却受伤卧床,恐怕军心忧惧啊。”吴汉听罢,立马起身下床,杀牛犒赏将士们,并对将士们说:“贼兵虽然人多,但都是匪盗不义之徒,胜了互不相让,败了则各自奔逃、互不相救,所以现在正是大家立功封侯的好机会啊!”众将士们享用美味的牛肉后,又被吴汉的说辞深深感染,于是群情激愤,士气大振。第二天,吴汉挑选精兵数千,一举将叛军打得落花流水。
这里还有“魏尚杀牛”的故事。《史记》记载,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魏尚的将军抵御匈奴时,为了激励士气,五天杀一头牛给军士吃。于是,军士奋勇杀敌,以致“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高等级的肉食,军士们平时基本吃不到,所以杀牛飨士才起到如此大的激励作用。
这一时期,牛的烹制方法丰富多彩,不光牛肉,牛杂也是时人喜爱的美味。据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为泗水亭长时,放走赴骊山众多徒卒,为表感激,徒卒赠予刘邦酒两壶,鹿肚、牛肝各一。后来,刘邦即帝位后,早晚餐时也常备烤鹿肚、烤牛肝两种炙品。马王堆汉墓遣策中关于“牛”的菜品有“牛白羹”(牛肉与稻米熬制的羹品)、“牛逢羹”(牛与蒿类蔬菜熬制的羹品)、“牛苦羹”(牛与苦菜熬制的羹品)、“牛脯”(风干牛肉)、“牛炙”(烤牛肉)、“牛胁炙”(烤牛胁肉)、“牛胃濯”(涮牛胃)、“牛脍”(生牛片)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推动了养牛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牛主要用于耕田、驾车,而非食用。不过,权贵之家不受禁令制约,依然宰牛食肉。曹植《箜篌引》云:“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13岁时,曾经去拜见当时的名士周顗,周顗见了他以后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当时人们把烤熟的牛心作为最珍贵的食物,在座的客人还没有吃,周顗就先割了一块牛心给王羲之吃,于是人们对年幼的王羲之刮目相看。可见牛肉在当时是待客的珍品,而牛心则是珍品之中的稀罕物。
隋唐时期,确立了“以农为本”的基本国策,加之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的频繁内迁使大批牛、羊进入内地,养牛业和养羊业都迅猛发展。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韩滉的《五牛图》中,五只肥壮的黄牛,分别作昂首、独立、嘶鸣、回首、擦痒之状,姿态迥异,牛的筋骨和皮毛的质感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写道:“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这里的“浑炙犁牛”是唐代的一款超大型烤制菜肴,即烤全牦牛,也反映了各民族间饮食文化的交流。除传统的炙法外,这一时期,牛肉的制法还有羹法、脍法、脯法等。《食医心鉴》记载了一道“水牛肉羹”,制法是把水牛肉、冬瓜、葱白加豉汁煮成,以盐、醋调味。唐代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的“五牲盘”,是将牛、羊、猪、熊、鹿这5种动物肉细切成丝,直接生吃或者稍加腌制后生吃。除“羹”“脍”外,唐代还有诸多牛肉脯名品。据宋代陶谷《清异录》记载,宦官仇士良府中有一种叫作“赤明香”的肉脯,其特色为“轻薄甘香,殷红浮脆”。表明唐代的制脯技术已经十分娴熟高超了。此外,还有将牛乳制菜的尝试。《烧尾宴食单》中的“仙人脔”就是将鸡肉放在牛乳或羊乳中煮制而成。
大口吃肉的场景是虚设
施耐庵《水浒传》中,经常有这样的情景描述:英雄好汉们一进酒馆,张口就喊,筛几碗酒,再切几斤熟牛肉。这些情节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牛肉在当时是随处可见的肉食,但其实这并不符合史实。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了100多道菜品,食材无所不包,却唯独不见牛肉馔品的踪影。宋代司膳内人《玉食批》(“玉食批”的意思是关于美食的指示、说明)记载了宫中食谱,并无牛肉。可见,无论是民间和宫廷食谱,都没有牛肉的记载,说明当时牛肉的食用并不普及。且宋代对杀牛者处罚较此前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判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那么为什么《水浒传》中会有如此多食用牛肉的情节呢?一方面恐怕是为了彰显英雄好汉们的反抗精神而进行的艺术夸张,另一方面也说明宋代偏远小店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不惜违规售卖牛肉。当时的牛肉还可生食,洪迈《夷坚志》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南宋绍兴年间,有位叫郑行婆的老妇,去报恩光孝寺听悟长老说法。路过一家熟牛店,她见到有人正在切割牛肉,便对同行者说“此肉生切后,用盐醋浇泼,十分美味”。当她到了光孝寺,悟长老问她是否吃过“牛生”,她谎称从未吃过。长老遂调了杯汤药让她喝,她随即吐出一碗多生牛肉。
由于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所以元代不忌讳也不禁止吃牛肉。元代御医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记载:“肝病禁食辛,宜食粳米、牛肉、葵菜之类。”而且其还介绍了牛腱、牛蹄、牛脯、牛髓、牛酥、牛酪、牛乳腐之类的滋补食品。用牛肉和牛内脏烹制菜肴,以往比较多见,而食用牛蹄则较为罕见。“攒牛蹄”就是元代宫廷的一道名菜。
明清以降牛肉出好品
明代宋诩《宋氏养生部》中记载的牛肉制法多达17种。明清以来,山东、陕西和四川地区都出现了日后名扬天下的牛肉馔品。清末,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因避祸逃往西安,途经平遥品尝兴盛雷的“平遥牛肉”后,大加赞赏,称“观其色而生津,闻其香而提神,食其肉而解困”,遂封其为皇家贡品。除了“平遥牛肉”,还有一款闻名遐迩的牛肉制品,即四川达州地区的“灯影牛肉”,因其牛肉切得片薄透明,用箸夹起,举在灯前,可以透光,且味道独特,因此获得了“灯影牛肉”的美名。
山东的牛肉种类丰富,其中鲁西黄牛是中国五大名牛之一,以其产肉率高,肉质鲜嫩,脂肪均匀分布在肌肉纤维之间,形成明显的大理石花纹,有“五花三层肉”而著称。山东牛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末期,曹县烧牛肉自元朝以来便是民间餐桌上的一道名菜,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其制作工艺和口味逐渐完善,成为曹县乃至菏泽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此外,肥城演马牛肉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仍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诱人芳香赢得交口赞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第A01版:重点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悦读
第A04版:悦读·专栏
第A05版:悦读·看点
第A06版:青未了·人文
第A07版:青未了·人文
第A08版:视觉
第A09版:视觉·影吧
第A10版:身体
第A11版:身体
第A12版:青未了·新知
第A13版:新知
第A14版:博物
第A15版:博物
第A16版:博物周刊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