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性别差异,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价格
你被收“粉红税”了吗
2024年1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苗 徐宁 济南报道       

  同样配方、规格的产品,换个包装卖给女性消费者,价格要比男性产品高。这一现象被网友称为“粉红税”,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朱瑾认为,这种价格策略是通过引导女性对产品差异性的认知,来获得更多收益。
  11月13日,消费者郭女士在某平台购买生发喷雾时发现,同款商品因性别不同而售价不同。“同样是生发喷雾,平均算下来为什么女士的比男士的贵?”她联系商家后,商家仅告知两款产品成分相同,但未对价格差异给出合理解释。
  记者在社交媒体上发现,类似“同品同款不同价”现象比比皆是。同款勃肯鞋女款售价普遍高于男款;同款儿童水杯粉色款价格往往高于蓝色款;同款毛衣加上“JK 女款”标签售价便水涨船高。
  这些因性别差异而附加的价格,被网友们形象地称为“粉红税”。纽约消费者事务局2015年的一份报告称,其对近400种商品的调查显示,女性产品价格更高的情况占42%,男性产品价格更高的情况仅占18%,这种差异在服装、玩具、保健产品等领域贯穿女性一生。
  朱瑾认为,“粉红税”根源在于男女消费者在偏好、心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及男女购物产品具有可清晰区分性,这使得商家可通过品牌个性、产品广告、产品颜色等多种方式,对女性消费群体制定高于男性的价格。从学理上讲,这属于企业对消费者的第三类价格歧视,即对可明确分隔的两类消费人群采用区别定价模式以获取高额利润。
  山东诚信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赵光绪认为,这种现象侵犯了消费者相关权益,剥夺了消费者知情权,价格因性别等因素存在歧视,涉及公平交易问题。当前某些网络平台存在大数据区别对待情况,已悄然形成且有被默认的趋势,这种违法且丧失公平的行为若被大众接受,后果严重。
  朱瑾表示,当前市场监管在应对“粉红税”现象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当价格偏差过大,女性消费者群体权益受到较大影响时,消费者可通过发表评论等方式形成舆论压力,促使厂家了解消费者诉求,主动减少此类价格歧视。赵光绪也称,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目前只能期望平台或市场监管部门等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消费者自身也应增强辨别能力,遇到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