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亲情下如何呵护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灵
2015年06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4名儿童服食农药自杀,震惊全国。6月12日,警方披露了自杀者中最大的孩子张启刚留下的遗书的部分内容,大致意思是:“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我曾经发誓活不过15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一时间,这一事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据当地官方通报,在父母先后离家外出打工后,四个孩子性情发生变化,不愿与外界接触,不去上学,经常闭门不出,甚至亲属也叫不开门,最终服食农药死亡。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我们民族的未来,童年的生命应该像朝阳一样绚烂,像鲜花一样美丽,可是,为什么自杀的悲剧会落到孩子们的头上呢?这确实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和想办法来解决的问题。
  文/孔 屏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应用心理学教授,山东行知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特聘专家顾问)
  刘冬燕 (山东行知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有一个群体
叫留守儿童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被父母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的家庭。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并且人数还在不断扩大。他们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很多人形容他们是“野草一样成长”。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6月18日在北京发布。《白皮书》指出,中国有近1000万留守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爸妈”,即使在春节也无法团聚。有4.3%的留守儿童甚至一年连父母电话也接不到一次,一年电话联系一到两次的有855万,3个月通话一次的有1519万。
  其实,留守儿童问题早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各级政府也一直在做着努力,但从心理学上来讲,无论外界做多么大的努力,如果孩子的父母意识不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弥补孩子缺失的爱,孩子们心理的创伤都将难以愈合。
留守儿童
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早在2010年,作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者,我们就曾利用暑假时间,带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深入安丘西部一中心小学对留守儿童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和公益服务。当时,见到那些衣衫不整、身体有些脏兮兮的留守儿童,他们眼睛里流露出的胆怯、畏惧、好奇和欣喜的复杂眼神,曾深深戳疼了我们师生的心。
  10岁的小凯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父母到上海打工。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父母一面。外婆说小凯越来越难管,平时还经常和同学打架,脾气很暴躁。
  “想爸妈吗?”
  “不想!他老是吵我!”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每次和爸爸通电话,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爸爸老是“吵”,让他听话,好好学习。这个答案,既让人惊讶也让人心疼。极少和父母见面,父爱和母爱在孩子的心中,已经渐行渐远。
  11岁的小兰总是习惯性地倚在窗口张望,期盼着哪天能突然望见远在广东的父母回家的身影。她学习很刻苦,总是考年级第一。她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性格内向的她平时很喜欢折千纸鹤,说是要送给爸爸妈妈,接到父母的电话,是她最开心的事情。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主要在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的监护下生活,孩子承受着由于和父母长期分离带来的心理发展需要的匮乏。留守儿童不定期地与父母分离,家庭环境的不稳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因为缺乏父母双方的关爱和支持,他们更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感受。
  此外,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以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心理发展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
关爱留守儿童
让悲剧不再重演

  毕节留守儿童自杀后,作家陈岚在独家报道中说:“中国有6100万的留守儿童啊!有1400万的随迁儿童,依附在城市边缘,挣扎求学。他们不是死于贫困,他们的食物不止于玉米面、腊肉,还有满缸的米和一栋价值20万的房子,他们也有低保。悲剧只与宿命一样的被抛弃,被撕裂于家庭之外,被囚禁于爱的绝望中有关。”
  我们愿意相信,很多父母把孩子留在家中外出打工是做了慎重的考虑,他们意识不到孩子缺失父母之爱带来的严重问题。悲剧的发生我们无意于责怪父母,但却可以以此为鉴,采取一些行动和努力,把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1.孩子三岁前母亲尽量不要外出打工。婴儿时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母亲的接纳、喜欢、拥抱、躯体抚慰和精神关照,将促进孩子与母亲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这样的依恋关系能让孩子变得健康、活泼、开朗、自信和自尊。如果一定要外出打工,请把妈妈留给孩子!
  2.定期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爱的滋养,稳定的、持续的、经常性的交流至关重要。家长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上网聊天等方式定期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也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孩子有和父母在一起的感觉。《白皮书》指出,如果父母每3个月与孩子见面一次,孩子的“烦乱度”会陡然提升,而只要保证每周1到2次的联系,孩子的“烦乱度”就会明显下降。
  3.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据统计,很多父母也会经常打电话或者写信给孩子进行沟通,但是谈论最多的是学习,占71.9%,询问生活情况的占12.3%,谈及为人处世道理的占7.2%。也有调查研究发现,50%的留守孩子遇到烦心事会闷在心里,不会对别人讲。所以,父母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比如:你最近过得开心吗?有什么烦恼没有?多问问孩子遇到的一些困难,听听孩子怎么讲。请您一定要注意,父母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任何小事情都可能会是压倒孩子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4.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的和谐、亲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父亲施行家庭暴力、父母不和导致母亲最终离家出走,也是导致毕节孩子走上绝路的原因之一。
  5.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来自父母、教师和同伴等的支持,而且广大父母和教师,在提供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帮助留守儿童学会如何有效地运用社会支持来抵御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发挥父母和教师的支持作用,这对于那些同时处于多种不利条件下的孩子尤其重要。
  6.学校可经常开展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多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多组织像音乐会、歌会、读书交流等室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释放身心,增进了解,减少恐惧心理,特别是对性格内向不合群有焦虑心理的学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我是那个小孩该多好
  可以在你怀里淘气地撒娇
  在你关爱的话语中满街地乱跑
  好想听听你久违的声音
  宝宝别摔倒

  如果我是那个小孩该多好
  可以缠你拿着玩具逗我笑
  在你慈爱的目光中投入你怀抱
  这种感觉我一辈子找不到
  风不停地吹
  雨不停地下
  我的妈妈究竟在哪里
  梦里时常把你牵挂

  风不停地吹
  雨不停地下
  孤独伴我走过春夏
  眼角的泪水无人来擦
 
  这首留守儿童之歌听来总是让人无比心酸,留守儿童不仅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也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唯愿父母能够觉醒,社会和家庭形成爱之合力,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毕节留守儿童的悲剧不再重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