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那些事
专 栏 简 介
本专栏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暨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山东分中心专家团队倾力打造,旨在普及房颤知识,规范房颤治疗,服务广大房颤患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秦聪聪
65岁的老人突然脑梗发作,虽经及时治疗挽回生命,但系统检查却发现了新的问题。医生认为,他是心房颤动引发的心源性栓塞,而房颤使卒中风险增加了5倍,若不及时治疗房颤,还可能有新的心脑血管问题出现。专家提醒,秋冬季节天气转凉,房颤患者尤其要注意。
房颤“抖”落血栓到了大脑
天气转凉,气温渐降,市民赵先生怎么也没想到,他差点在今年失去行动能力——早上送孙子上学时突然摔倒在地,左边身体无法活动,到医院被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所幸送医及时,经过介入取栓,赵先生很快恢复,目前生活已能自理。但他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医生告诉他,脑梗的发生,源自他有房颤。
“房颤引发的卒中往往令人猝不及防,危害更大。”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暨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山东分中心主任王营介绍,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时心房乱跳,丧失正常的收缩功能,血液在心房里打转,紊乱的血流容易在心房的左心耳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会随血液一起流动,一旦堵塞脑血管,就可造成脑卒中。
根据血栓的大小及堵塞脑血管部位不同,轻者可引起肢体麻木、言语不利,重者偏瘫、失语,甚至可致死亡。除此之外,血栓还可能移动到肾脏、下肢、胃肠等脏器,造成上述器官的栓塞。
王营介绍,房颤发生时患者或者感觉心慌、胸闷、头晕、气短或者毫无症状,在这些程度不等的症状背后却埋藏着巨大隐患,其中脑卒中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数据统计,与正常人相比,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升高4倍,卒中风险增加5倍,占中风的20%以上。
气温降低易导致房颤
“秋冬时节,天气转凉,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加上气候干燥容易缺水,血液粘稠、血流缓慢,更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王营指出,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人群,对这种环境变化更加敏感,如有不慎就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在众多心脏疾病中,更加“青睐”老年群体的房颤更是不得不防。
王营介绍,房颤的发病形势不容乐观,据2019年7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心房颤动防治现状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男性患病率(0.9%)略高于女性患病率(0.7%),房颤总人数已达1000万以上。不仅如此,因房颤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这对于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无疑未来房颤发病人群将增加。而且,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作为房颤的其他危险因素,在我国发病率同样很高,这也意味着房颤的潜在人群巨大。
王营坦言,在临床中,很多人出现心慌、气急等不适症状,往往会认为是降温后的正常反应,殊不知,这可能是房颤最先出现的征兆。在季节变换、感冒发烧时,房颤发生几率会增加。
王营强调,房颤症状的轻重并不能完全代表房颤的严重程度。由于每个人对于身体不适的感知力及耐受力均不相同,有些房颤病程较长者、老年患者及糖尿病患者症状往往不明显,但这些反而是房颤并发症的高危患者。
导管消融治疗告别房颤
据介绍,房颤治疗有两大目标,一是改善房颤症状,二是预防卒中。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房颤防治领域新的诊疗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如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技术给房颤患者带来了福音,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给房颤卒中的预防带来了新的希望。
“不同于外科手术,导管消融手术是在导管室内进行的,用一根圆珠笔芯粗细的导管操作,终止房颤的发作。”王营说,房颤导管消融术术中穿刺时皮肤表面伤口仅2-3mm,对患者来说创伤小、恢复快,却是一种可以“根治”房颤的方法。
王营介绍,导管消融因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维持心脏正常节律,备受房颤领域专家的推崇,逐渐成为房颤治疗的主流选择;其次,经过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的患者可以减少日后用药,减少了药物副作用带来的困扰。
2018年,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及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专家通力合作、充分整合医疗资源,成立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山东分中心。中心首席专家刘旭教授是国内最早开展射频消融术的医生之一,迄今共完成50000多例的复杂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其中房颤导管消融术超过30000例,个人完成的射频消融病例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乃至亚洲第一。据统计,本中心阵发性房颤消融成功率达94%,持续性房颤消融成功率达75.7%。
更多详情可
关注科室公众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