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揽月 体验“我心飞翔”
为了中国航天梦,每名航天员都在为使命而拼搏
2021年06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6日上午,雨霁云收,阳光照进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问天阁,得名于古人“天问”的畅想与“把酒问青天”的诗情,是中国航天员踏上征程的“出发站”。按惯例,飞船发射前一个星期,航天员就会来到这里进行隔离。
  上午11时,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胸戴党徽,精神饱满地走进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会场。与以往见面会不同的是,这一次,三位航天员采用站姿与中外记者见面。聂海胜的胸标上,有两颗金色星星,代表着他曾两次进入太空。
  作为此次任务的指令长,即将第3次出访太空的聂海胜,见证了中国航天史上不止一次的“首次”。2005年10月12日,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飞向太空,和航天员费俊龙一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13年6月11日,聂海胜出任神舟十号飞船指令长,圆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有记者向聂海胜提问,成为航天员的23年间,如何保持最佳状态。“时刻准备接受祖国挑选,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信条。”聂海胜回答。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开始,聂海胜3次入选飞行任务乘组,3次入选备份航天员。“作为指令长,我会团结带领乘组,严密实施、精心操作,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有全国人民的美好祝福,有工程全线的支持努力,有训练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此次任务。”聂海胜说。
  航天员刘伯明也是太空的“老朋友”,他和聂海胜同为中国首批航天员。13年前,刘伯明执行了神舟七号任务,并协助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任务。刘伯明表示,有了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这一次更加有信心应对各种挑战。
  谈及13年间最大的体会和变化,刘伯明表示,这13年,我们每一名航天员都在紧张地备战,都在为梦想而坚守,都在为使命而拼搏。“这13年,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梦想变为现实,我也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不断前行。”
  在此次任务中,刘伯明将身着我国研制的新一代舱外航天服出舱。“我将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完成任务,不负崇高使命与期望重托。”刘伯明说,“我期待亿万国人和我们一起,体验我心飞翔。”
  1975年出生的汤洪波,是神舟十二号任务中最年轻的航天员,也是这次任务中唯一一位首征太空的航天员。
  见面会上,汤洪波同样也表示很有信心。在他看来,信心的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的强大支撑。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航天员们飞天逐梦的勇敢与执着。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