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落后的故乡,她投身教育向偏远山村逆行
“我想变成光,把三百名娃娃都照亮”
2021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马立翠和西张庄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如今的西张庄小学从外观到内在都有了极大的改变。
     出生于菏泽农村的马立翠向往过大城市的美好生活,也梦想过有一天能扎根都市。但是,她心底始终忘不了那个落后的故乡,深知“教育改变命运”对农村孩子的分量有多重。
  一边是梦想中城里的繁华生活,一边是条件艰苦的农村教学工作,她想都没想就选择了后者,“如果我们都不回到生养自己的故土,农村娃娃的希望又该寄托在谁的身上呢?”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巩悦悦       

学校位置偏僻
连导航都搜不出来

  在郓城县黄集镇西南边角,历经一路弯弯绕绕,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了全县最偏远、连手机导航都搜不出来的西张庄小学。马立翠就是这所学校的校长。
  马立翠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在担任西张庄小学校长之前,她是黄集镇中心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成为校长是在2019年9月份。作为当时全县最年轻的女校长,刚被调来西张庄小学的马立翠两眼一抹黑:这是全镇最偏僻的一所学校,除了崎岖难行的泥土路之外,生源和师资同样令人忧心。
  “因为不通公交,年轻老师不愿来,全校三百多个学生仅有17位教师,其中6位还是从隔壁村招来的代课老师。”回忆起初来乍到的景象,平时总是笑眼弯弯的马立翠不由得皱了下眉头,“学校里留守儿童居多,成绩在全镇排名倒数第二。”
  对马立翠来说,最难的还是师资问题。
  有一年,年轻教师小文(化名)考来黄集镇,又恰好被分配到了西张庄小学。得知要来新老师,马立翠兴冲冲赶去,想开车把老师接回学校,但接下来的事情让她很受打击。
  “我和小文早就认识了。见面之后,小文一脸严肃地说:不是不喜欢你,但实际条件在这放着,我真不能去。”马立翠回忆,当时小文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小文接下来的话,让马立翠心里一酸:“学校这么偏僻,我怎么过去?一是不会开车,二是即便坐公交过去,下车离学校还有十里地。这十里地怎么办,不能天天让你接我吧?”
  “我给你提供宿舍,让你住校行不行?”马立翠试图留住小文。
  “我没办法住校,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必须天天回去。”小文哭着说。
  小文面临的现实情况没办法解决,最终,她留在了黄集镇中心学校。而马立翠则一个人回到了西张庄小学,回来的路上,她心里头五味杂陈。
  因为地方偏远,新分配的老师不愿来,来了的老师留不住。
  “一位老师在这教了一年,就被调去镇中心小学了,她说镇上离家更近些……”马立翠不是不理解老师们的苦,但农村娃真的需要年轻老师,究竟怎样才能留住他们呢?
为了留住年轻教师
校长变身成“保姆”

  为留住教师,西张庄小学校长马立翠化身“保姆”,她想通过自己的热情和真诚,力所能及解决老师们生活上的难题。
  教师冬梅(化名)在学校里任教,同时还拉扯着一个年幼的孩子,因为条件太过艰苦,她也动过要走的念头。
  “刚过来的时候,全校只有一个自来水管,冬梅做饭、洗漱非常不方便。”发现这个情况,刚调来西张庄小学的马立翠连忙又在楼上、厨房分别通了水管,基本解决了老师们的用水难题。感受到马立翠的真诚,冬梅也不提调走的事情了。
  2019年马立翠刚到学校的时候,西张庄小学门口还没有超市,在校住宿的老师只能随身携带一周食材。冬天还好,夏天蔬菜很容易烂掉。马立翠看在眼里,第二天就把家里的冰箱搬来学校了。
  “我尽最大可能解决老师生活上的困难,是想让他们待在这里生活得舒服一些,感受到更多温暖。”实际上,来西张庄小学担任校长的同一年,马立翠就怀上了二宝,面临着妊娠反应和新的人际关系,从没有过管理经验的她压力达到了顶峰。可即便如此,她坚持到生产才休产假。
  刚出生的孩子最需要妈妈的安抚,可很多时候,马立翠的宝宝是在哭累了哭不动的时候昏昏睡去。忙完一天的工作,等她狂奔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蜷缩在某个角落里睡着了。就连感冒发烧,她也是看着孩子扎上针后抹泪离去。
  产假结束,为了不耽误工作,马立翠直接把奶断掉,再次回到了她牵挂着的西张庄小学。落后的师资、倒数的成绩,让马立翠一刻也不敢闲下来。  
和留守孩子们在一起
帮他们摘下天上的星星

  对很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年轻人来说,走出家乡意味着远离贫困,意味着机会和更好的生活。但对乡村教师马立翠来说,她更愿意留在农村,和留守的孩子们在一起。
  留下来意味着直面现实,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老师们的“得过且过”。新官上任,马立翠感受到老师们似“一潭死水”,精神面貌不饱满。就拿演讲比赛来说,几乎没人愿意参加。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立翠不断带着老师们开会,保证老师们外出学习的机会,把学到的新方法带回课堂上来。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老师们身上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去年县教体局举办了课本剧活动,没想到老师都挺踊跃的,最终评选出来的两个节目都推选到了镇上。在接近二十个节目中,马立翠所在的学校获得了一个第一,一个第二,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老师们的热情。
  因为大赛获奖,一位老师还获得了县优秀教师荣誉。越来越多教师尝到了甜头,再有活动不用发动,他们都愿意自觉参与。
  对孩子们来说,如果脑袋里没有音体美相关知识,学习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越学越死板。而老师们在活动中迸发出来的积极性也让孩子们认识到:学习本身并没有那么枯燥,反而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  
  因为地处偏远农村,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普通话严重不过关。不仅如此,因为长期缺少父母陪伴,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农村孩子,头永远都是低着的。
  为了把全镇倒数第二的毕业班“推上舞台”,马立翠利用课余时间查资料、和学生谈心、和家长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那一年,在小升初考试中,全班获得了全镇第二的好成绩,进步了十五个名次。
  学生离校当天,马立翠在操场上流着泪说了很久很久。而在接下来的两年,她带领的毕业班,成绩排名一直保持在全镇第一。看着孩子们的成绩稳步提高,性格也越来越开朗大方,马立翠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我感觉自己像是一束光,我想用这束光影响其他老师,进而照亮我们的孩子。”从黄集镇中心小学几十个孩子,到西张庄小学三百个孩子,马立翠相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农村娃也能摘得属于自己的星星。
从全镇倒数第二到前三
学校成绩师资都发生巨变

  时间一晃而过,如今已经是马立翠来西张庄小学的第三年了。三年来,学校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变化首先是师资上的。“以前学校里缺少老师,我们就从校园周边去招聘,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年之久。一直到今年,经过各方努力,学校一下子就来了四位年轻老师,目前已经不再找代课了。”马立翠细数着学校里的变化。
  有了老师,西张庄小学也将美术、音乐、体育课全部开起来了,今年还开设了社团活动,农村娃的学习也更加多姿多彩了。“学校里的音体美教师,都是语数外老师兼职来做的,虽说没有专职教师,但这些老师总归还是专业的。”马立翠满足地说。
  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师生共同努力,越来越多的老师愿意留下来了。“既然在这儿了,我就一定要让它有所改变。我一定要让孩子们学有所成,改变他们的命运。”马立翠暗下决心。
  摆脱全镇倒数第二,西张庄小学一步并作两步走,大跨步迈入全镇前三的背后,是马立翠和老师们日日夜夜的积累。“热情只能保持一段时间,只有用爱感化学生,孩子们才愿意去学去听。”
  令人惊喜的是,西张庄小学老师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学校的口碑也是一天比一天好。
  “以前学校里代课老师居多,大多数家庭把娃送去其他学校了。眼看着如今学校里年轻老师越来越多、老师们都很负责、孩子们的成绩也越来越好,邻村人也争着把娃送来这里了。”马立翠不无自豪地说。
  看到马立翠的成长,黄集镇中心小学校长吴支文不无感慨地说:“事实证明当时的选择没有错,马校长让西张庄小学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老师们也很敬业,好几门科目全镇第一。”
  “我的能力没那么大,只能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我的家乡变好一点。”一心想着改变家乡的马立翠说,“现在每天都很累,但我充实着、快乐着。”
  年轻教师们的到来,一方面是因为情怀,另一方面和国家的政策倾斜不无关系。
  “从去年开始,在农村工作满10年就能晋中级职称,满20年就能晋高级职称,在城里是没有这个待遇的。”说起政策的扶持,马立翠掰着指头告诉记者,根据教龄,在农村多待一年就能涨十块钱,这部分钱作为交通补贴,让老师们很有获得感。
  “同样是农村,我认为比较偏远和最偏远地区还要有所区分。如果待遇相同,大多数老师还是愿意到离城市近一些的村庄。”对于偏远乡村的教师,吴支文期待,相关部门能帮助他们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