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大伯哥大嫂都是聋哑人,公公偏瘫,她21年如一日悉心照料
柔肩扛起俩家庭 爱心融在比画中
2021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公公在世前,都是焦爱玲为他理发。 受访者供图
     “她对待公公婆婆,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在济南市槐荫区兴福街道演马村居民眼中,20多年前嫁过门的焦爱玲,是一位无可挑剔的“好儿媳”。
  个头不高,衣着朴素,焦爱玲的脸上刻满岁月的沧桑。2000年,经人介绍她结识了现在的丈夫冯士亮。冯士亮的母亲和大哥是聋哑人,父亲偏瘫没有劳动能力,家庭条件并不算好。但焦爱玲看准了冯士亮为人实诚,相信只要两个人相互扶持,生活会越过越好,因此义无反顾地同冯士亮结为连理。21年光阴,焦爱玲一副柔肩托举起公婆与大伯哥两个家庭,用奉献与坚持诠释了中华孝道。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 刘通 

好儿媳承孝道,侍公婆如父母
  “婆婆爱吃甜,她用手一指白墙,再把手一捏往嘴边一放,我就知道她是想吃冰糖了,我就去给她买。”焦爱玲说,经过20多年的相处,她与婆婆早已默契无间。然而,当年刚进门时,焦爱玲要想理解婆婆传递的信息,远没有如今这般轻松。“她没有专门学过手语,也不识字,表达的意思如果我没明白,她就特别着急。”焦爱玲说,每当这种时候,她会一边安慰着婆婆,一边做这做那,尽量满足老人需求。时间久了,通过站在婆婆的角度思考,焦爱玲逐渐摸出了一些门道,与婆婆也越来越“一条心”。
  克服了与婆婆的交流难题,焦爱玲还要照料半瘫痪的公公。1986年,焦爱玲的公公突发脑血栓后一直行动不便,日常起居都需要人照顾。“最紧张的时候早晨五点钟就得起床,先给公公婆婆做上饭,等他们吃完了,接着就叫孩子起床去上学,把孩子张罗好了就得马上准备给公公吃药,然后是打扫房间。”焦爱玲说,“从结婚后我们就跟公公婆婆在一起住,在我心里就把他们当成了我的爸妈,我也有老的时候,孝敬好公婆也是在给孩子带个头,让他们知道‘百善孝为先’。”
与兄嫂无芥蒂,视侄女如己出
  除了两位老人,焦爱玲的心里还牵挂着聋哑的大伯哥。“直到我们结婚的时候,大哥还一直单身,我就想着帮大哥相个对象。”焦爱玲说,2007年,经过多方撮合,大伯哥与现在的大嫂走到了一起。大哥大嫂都是聋哑人,交流不畅产生矛盾时,焦爱玲与丈夫就主动做兄嫂冲突的和事佬,有时候凌晨一两点还要去大哥家里调解矛盾。“大哥和嫂子有时候脾气比较犟,他们有矛盾了,我们两口子就过来一人劝一头儿,主要靠比画,劝他俩互相谦让,多理解对方。”焦爱玲说。
  2009年,大嫂顺利产下一名女婴。家庭新成员的到来本是一件喜事,但不幸的是,小侄女在做听力筛查时被发现低于常人,长大后极有可能同父母一样是聋哑人。“我哥和嫂子已经聋哑了,这个孩子是整个家未来的希望,我不能不管。”焦爱玲根据医生嘱托了解到,孩子越小佩戴助听器,对提升听力越有益。为了让小侄女听到世界的声音,焦爱玲和丈夫几乎借遍了身边的亲戚朋友。“两个助听器一共花了三万二,整个家里的经济压力还是挺大的。”焦爱玲说,后来随着孩子身体成长,助听器与侄女的耳朵不再完全匹配,她又向政府相关部门帮孩子申请人工耳蜗。“现在小侄女上初中了,每年都能拿奖状,感觉这个家越来越有奔头了。”焦爱玲说。
  自2000年结婚至今,焦爱玲几乎没有享受过几天“清闲日子”,但她并无怨言。“这20多年有时候是挺辛苦的,但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公公婆婆跟大哥大嫂都认可我,我也觉得越干越有劲。”焦爱玲说,公婆直到去世都拿她当女儿看待,大哥大嫂也尊重她,儿子和侄女也懂事孝顺,生活正沿着幸福的康庄大道越走越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