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内一流海洋生物特色新型产业样板园区
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项目加速崛起,开辟海洋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2022年12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正加速崛起。
  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项目一期建设现场。
  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项目效果图。
   记者 宋祖锋 
  黄海之滨,鳌山湾畔,肩负引领海洋产业发展重任的青岛蓝谷,再一次迎来发展新契机。承载蓝谷的四大千亩产业园区之一的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项目正加速建设推进,招商引资紧锣密鼓,不久的将来,一座以海洋生物产业为特色的国内一流新型产业样板园区将拔地而起,为蓝谷乃至青岛海洋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海洋生物新型产业样板园区加快崛起 一期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
  从青岛市区沿着滨海公路一路往北行驶,或者乘坐青岛最美地铁11号线至水泊站下车,步行往西700米,位于鹤山路以北、莱青路以东的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项目映入眼帘。
  虽值初冬,但在位于青岛蓝谷的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项目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原先的阡陌田园上,一栋栋现代化楼宇厂房拔地而起,处处涌动着改革创新的澎湃热潮,迸发出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今年以来,为加快海洋产业突破,打造产业发展载体,青岛蓝谷布局了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鳌山卫片区、温泉片区)、海洋信息四大千亩产业园区。而作为海洋生物千亩产业园区的载体,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项目开辟了蓝谷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新局面。
  据悉,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规划总用地约981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是“4+3”城市集群化发展布局之一的海洋生物产业板块,由蓝谷管理局直属企业青岛海洋科技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项目依托青岛蓝谷高校院所集聚优势,将围绕海洋药物、海洋功能性食品、海洋生物制品、海洋渔业、海洋新材料等方向进行产业导入、项目落地。项目一期于2021年9月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服务中心、研发服务中心和部分产业载体,预计2023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
  项目建成后,预计五年内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10亿元,成为国内一流的以海洋生物产业为特色的新型产业样板园区。
标准化设计、订单式开发 建设洋生物特色产业板块
  众所周知,海洋是青岛最大的优势和特色所在,海洋发展铺就了青岛的城市底色,与海洋相关的教育、科研、项目、产业在各个区市、功能区既相互渗透,又特色鲜明地打造着自己的专属标签。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强化西海岸新区、蓝谷‘双核’引领作用”,赋予了蓝谷引领海洋产业发展更高的重任。
  总投资近百亿元的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项目作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主阵地”,主动扛起担当,加速点燃蓝谷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的“主引擎”。
  一个全新园区的开发运营,顶层设计非常重要。青岛蓝谷管理局按照“一个产业定位、一个规划引领、一名领导担任园长、一个平台公司开发建设、一个事业部跟进、一批科研院所赋能、一支产业基金助力、一套招商政策支持”的“八个一”原则,统筹推进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园区开发建设。依托蓝谷高校院所科研集聚优势,重点引进海洋药物、医疗器械、化妆品、海洋生物制品、海洋新材料等四新经济企业,按照“标准化设计、订单式开发”的模式,建设集研发中试、生产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生活商业服务配套于一体的海洋生物特色产业板块。
  记者了解到,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项目按照“一心三核”的产业发展理念进行规划设计,“一心”是指研发商务服务中心,建设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共享工厂、综合服务中心、人才公寓,为入驻企业提供商务生活研发服务配套。“三核”是按照园区产业定位,打造的“海洋生物制品”“医药器械化妆品”“海洋新材料”三个产业集群。园区配套社区餐厅、展示中心、中央公园、人才公寓、24h便利店等生活配套完善,海科公司专业化产业团队及5A级高端物业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集聚优质资源 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园区营商环境好不好,入驻企业最有发言权。“无论从园区的硬件配套还是招商政策、环境条件,都超出我们的预期。”正如已签约入驻企业青岛华赛伯曼医学细胞生物有限公司负责人所言,他们企业在实地考察期间,得到了园区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园区产业专班各部门积极服务,落地工作各有分工,推进迅速,使他们感受到了园区的真心实意,让他们打消一切顾虑顺利入驻。
  青岛华赛伯曼医学细胞生物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细胞治疗新技术,以临床研究为基础,致力于开发治疗实体肿瘤的免疫细胞药物产品和治疗退行性疾病的干细胞治疗产品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此次牵手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双方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共赢、共同提高的新发展格局,开创共赢新局面。
  据悉,包括青岛华赛伯曼医学细胞生物有限公司在内,目前园区招引入驻项目约21个,总投资约87亿元。此外,为了给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计划在园区建设全国唯一一个国家药监局海洋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发挥实验室在药品、医疗器械、药材包装材料等多个领域的检测优势,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和科技评价配套服务。
  在金融和人才支撑方面,海科集团下属公司参股青岛海洋创新产业投资基金、青岛鲁信现代海洋产业投资基金、青岛石药新瞳投资合伙企业,重点投向智慧海洋、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现代海洋产业项目,发起成立蓝谷首支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青岛元禾原点数科转化合伙企业,投资初创和早中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为园区企业人才提供金融支撑。另外,海科子公司青岛蓝谷人才服务公司可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招聘,院士小镇、蓝色中心等载体内,建有租赁型人才公寓,可拎包入住,园区内还规划建设了人才公寓,为园区企业人才提供优质住房。
  随着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这个高能级平台的加快建设,一个个高质量项目筑巢落地,一拨拨人才奔赴而来,让这片海洋生物“产业雨林”愈发茂盛,为蓝谷发展聚集更多海洋生物产业创新要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