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有好戏
2023年02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九龙

  “华灯明月光中,绮罗弦管春风路。”2月4日晚,好戏山东2023年元宵戏曲晚会如期与观众见面。晚会以文化“两创”作为思路,进行创新尝试,整台晚会以古诗词话作为载体,牢牢抓住“情”字,有亲情、爱情,也有知音之情、家国之情。节目内容上,按照美好爱情、家风家训、爱国情怀与未来可期四个主题篇章进行表演,用戏曲、诗词与国风戏歌打造了一台充满创新元素与国风美学的元宵晚会。
  戏曲悠悠,一头是古一头是今,岁岁年年人不同,戏曲却依旧流传。这份延续,就是文化。戏曲作为“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蕴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伦理基因和家国情怀,体现着中华美学精神,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临沂柳琴戏、淄博五音戏……山东是名副其实的戏曲大省,拥有28个戏曲剧种,剧种数量位于全国前列。近年来,山东各地方戏曲院团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胆创新戏曲发展理念,在戏曲人才培养、精品艺术创作、演出市场培育、公益惠民服务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然而,山东戏曲人并没有就此满足、止步。“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是山东的比较优势之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责无旁贷。
  2023年的元宵戏曲晚会是“好戏山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十年来,山东累计新创作大型剧目500余部、小型作品2000余件,先后有300余部剧(节)目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创作扶持或入选全国性展演。民族歌剧《沂蒙山》、京剧《燕翼堂》、吕剧《大河开凌》、柳子戏《老青天》、杂技剧《铁道英雄》、话剧《孔子》等一批精品力作立上舞台,不同艺术门类均衡式快速发展,这正是“好戏山东”的底气。
  好戏还要好看、爱看。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受众,只有争取到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实现受众年轻化,才能为戏曲艺术可持续发展蓄足内生动力。实际上,戏曲从来不与“老气横秋”四字画等号。戏曲之所以能传承数百年,就在于它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是一种顺应审美发展的时尚艺术。
  国风潮涌,“破圈”已成为山东戏曲人当下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破圈”的关键在于戏曲现代化,而好戏山东2023年元宵戏曲晚会便是一块“试验田”。从中我们看到了戏曲与电视剧、电影、舞台剧、说唱、摇滚、民谣、民乐、舞蹈、裸眼3D技术的融合,也看到了年轻观众对文化创新尝试的新奇和认可。
  这种创新是守正创新,是在遵循戏曲美学和艺术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融入时代精神、现代理念和当代舞台表现手段,实现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观众审美相契合。如此一来,才能使戏曲永远保持独特性、体现时代性、富于现代性,成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一部分。
  办好一台晚会只是一个开始,叫响“好戏山东”品牌,还需要有更多的平台和手段。如今,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发生历史性变革,网络直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对包括戏曲在内的剧场艺术产生较大冲击,同时也为戏曲发展、特别是戏曲传播打开新天地。因此,繁荣发展戏曲事业不仅要建立一支编、导、演、音、美门类齐全的创作表演人才队伍和现代管理人才队伍,而且要培养一批把握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信息技术的传播人才队伍。这正是戏曲“破圈”的关键一环。
  疫情以来,文化旅游是受到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作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刚需”,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亟待释放,好戏山东2023年元宵戏曲晚会的火爆便印证了这点。2023年是“山东消费提振年”,近期,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制定了《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其中就有不少关于支持山东戏曲发展的重磅利好。有了政策的支持,加上戏曲人和关心戏曲事业发展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锚定“好戏山东”的目标,定能更好地传承齐鲁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用戏曲讲好山东故事,使戏曲艺术更好地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好戏山东,好戏在后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