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麦浪微漾
2023年06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星袁蒙沂

  驱车爬上一段坡度三十几度且被扭了几个弯的水泥路,接着就是突然一沉略微凹陷的一段短下坡。下坡路两边近处是乱石沟谷,稍远是十几至几十米的峭壁。沟谷中坑坑洼洼,乱石与泥土堆掺杂在一起,似在比高。一棵棵山楂树枝叶浓绿,分散而立。
  一晃间,路旁跑出一片麦田。所有麦苗,直立而生。说它像几张大竹席吧,显然缺乏厚度;说它像几床叠出棱角的棉被呢,色泽少了生机;说它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又没有丁点儿水的踪影。绿和黄的斑驳呈现,在厚厚地铺展着。晃了几眼,驾驶的车辆起伏而下,流畅地拐远了。路窄陡多弯,思维跟不上节奏,拐远了才想起,该停下车欣赏欣赏的。
  大峪沟多坡岭,随处是碎块般窄小的梯田,真正块大又平坦的土地非常少见。这里是水果之乡,地里到处是果树,留给粮食庄稼的地零零星星的,一个村只有几块。
  遇上那处麦田,是个意外,完全出乎意料。周四晚上,下班后去学校接孩子。把儿子送到小区楼下,太阳已落。离开小区才想起,回老家的路有一段正在翻修,可能得绕路。至南金池村口,大部分车选择绕道,也有一两辆在守路口大爷的示意下,直接驶入翻修路段。正犹豫,大爷招手引我通行。路有些颠簸,还算平坦。过了南金池再过南京庄,前面去范家台的路,没人看守,横向竖起一块两米多高的蓝铁皮,把路封得死死的,摩托车都过不去。或许,从干草峪村到新华,再沿生产路可绕到范家台,然后一路回老家……就是这样误打误撞,才遇上了山上的那处麦田。
  那个地方,我是知晓的。读初中时,下了晚自习,我有时会随其他同学一起步行去新华村。我大姨家是新华村的,去大表哥家住一宿,可以改善下伙食。去表哥家,就得翻过那处山岭。麦田之处,正是东北侧老虎山较低矮的部分,起起伏伏与西面的山相连。山岭以石头为主,把范家台和新华村隔绝在山南山北。一条小路,乱石哗啦,走上去,得格外小心,一个不注意,不光硌脚,还容易崴脚。
  后来,很多相邻的村都通了大路,范家台与新华村却因了山的阻隔,迟迟通不开。开山修路,困难重重,成本太高了。事情的进展,有时真就想不到。突然有一年,有人开起了石子厂,就设在老虎山西南侧的稍低处。运石子得有路,一条土路应运而生。一年年的,山石被碎石机越啃越低,坳成一个大碎石坑后,老虎山与西南侧的山岭被彻底从中间截断。碎石场废弃后,稍加铺垫,一条光滑的水泥路畅通了山前山后。
  山地再贫瘠,也有用武之地。这些年,原本光秃秃的老虎山上,陆续开垦出了梯田,长出一棵棵果树。碎石满地的废弃采石坑,不知被谁看中了,填上一层厚土,整理成一大块农田。石坑低洼,避风存雨,利用好了,不失为一块良田。
  被齐整的麦田晃了眼、醉了心,若有机会,总要再看一看。第二天去县城开会,因为有事处理,会后从另一个乡镇另一条路回了老家一趟。开车返回镇上的家时,夕阳还在。惦记着那处麦田,特意绕道过去,停车驻足。
  麦田邻近老虎山的一侧,山体被竖直截断,剩下一处三四十米的峭壁。从眼旁晃过的麦田,平平整整,就像孩童玩的魔方,其间的缝隙也是笔直,直得令我诧异。走近了看,麦田的形状并不规则。黄和绿的色调,透着满满的生机和厚重。麦穗伸直锋芒,以一样的高度站立在夕阳的余晖中。叽叽喳喳的麻雀,还有三五只偷食的斑鸠,在我靠近时被惊飞了,从这一处麦地,飞向稍远的另一处。
  从播种到结穗,在远离村庄的废弃石坑中,麦苗们躲过了多少劫难,才筑起了壮观的一幕。麦田外,山风不算大,列队道路两旁的木槿树,树梢部分正朝沟谷的方向频频弯曲。田里的麦苗,则安静得多,只是细微地动动。站在近旁望去,那些麦穗举起的平坦,就像水面上的波在漾。黄了大半的麦秆,似乎不够柔韧,摇晃的动作略有点儿僵。若是来上一场大风,沟谷田地里的麦苗,是否会掀起浪涛滚滚?层层叠叠的麦浪,一波追着一波,已然熟透的麦香,一股紧似一股。人在田边,吹着凉爽的山风,陶醉其中,多美!
  老虎山距坐落在范家台村的乡镇中学不远。读初中时,班主任组织过一次爬山,就是爬的这处老虎山。犹记得,那天下午其他同学都在游玩,只有我坐在光秃秃的山顶上,拿着纸和笔,画了一幅由线条编织的画。当时的画面只有黑白,其构图应该也是光秃秃的吧,除了山石,还是山石。
  第二天,我要绕行的路,是范家台经下炭沟、青羊庄至南金池的路,与那处麦田本无交集。我特意再开车过去,驻足良久,就是要确认前一天傍晚从眼前闪过的麦田,是实实在在的麦田。
  在到处是果园的村落,在老家所在的大峪沟,罕见麦田。没有隔断,没有杂树,几十米长的一块田地上,清一色的麦穗高举,更是绝无仅有。我感叹麦田的平坦广阔,更困惑几十年前的所见。三十多年前光秃秃的山,三十年后咋就铺上了一条水泥路?水泥路旁咋就长出了这样一处堪称美景的麦田?
  煎饼卷大葱是沂蒙名吃。面食中,我吃得最多的是小麦面煎饼,薄薄白白的,卷上喜欢的菜,咬一口软韧溢香。一张薄煎饼,裹得住人间美味;一处麦田,映得出百态生活。三十多年前,那个在老虎山上画了一下午画的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压根儿没见到麦田。路遇麦浪微漾,只是我一次误打误撞的后知后觉。
  若是不修路,假若我真按指示牌走,错过了这个时节,即使驱车经过那处乱石坑,也不可能见到麦田,更看不到麦浪微漾。风景,未必只在旅游区,往前走,总有机会,即便是不经意走岔了路,即便在起伏多弯处。麦浪微漾,麦香微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