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千山路小学:依托田园基地 深耕劳动教育
2023年06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威海市千山路小学自2008年建校来,一直秉承“体验教育”育人理念,依托自主开辟的六亩田园实践基地,形成独特的劳动课程特色品牌。2020年,学校成为威海市劳动教育实验校,学校紧抓契机,有效创生、推动学校“田园躬耕”课程深入开展,让学生体验多彩的田园劳动乐趣,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真情”为源,“基地”为根
完善课程体系

  学校以田园基地为劳动教育实践场,根据学生年级特点明确主题、厘清内容、开发教材,不断完善“田园躬耕”课程体系。
  由浅入深,明确年级课程主题。围绕“儿童学习快乐、高效,获得全面发展”的主旋律,学校结合一至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由浅入深,确立“我爱田园作物”“探索农事民宿”“小小作物我种植”“快乐躬耕体验”和“田园一体建设”五个课程主题。各年级明确课程侧重点及课程目标,使田园躬耕课程有计划、有序列、有特色,促进学生劳动素养持续发展。
  尊重规律,明确基地实践内容。田园躬耕必须要尊重作物的生长规律。学校全方位、多角度挖掘基地本身的课程资源,结合季节时令变化规律制定年级课程内容,有序开展基地实践体验。
  三位一体,开发田园躬耕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抓手。学校以农业知识为点,以24节气为线,以田园五节为面,编写了《田园躬耕》校本教材。教材编写三位一体,“田园农事”引领学生了解农业知识;“田园躬耕”走进田园开展劳动实践;“田园五节”开展主题活动贯穿全年始终。
“启思”为核,“躬耕”为干
优化课程实施

  学校深挖“田园躬耕”课程内涵,以情境为源泉,以劳动为原点,采用“知”“行”“创”三位一体模式,辐射带动学科学习深入推进,激发学生行中践知、以知启智。
  “行”先行——“五节”推动,丰富体验。围绕“躬身、力行”实现课程育人,通过田园躬耕践行历练,激发学生内心体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学校探索出“五领·三环·两展”实施路径,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
  “知”融合——跨界延伸,深度体验。“田园躬耕”课程不是劳动教育“孤军奋战”的战场,而是将劳动体验融合进各学科教学中,以知启智,以知融智,在融合、整合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基。学校打破学科边界,让“田园躬耕”课程为学科情境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滋养,为孩子的学科学习带来生机与活力。
  “创”联动——田园美术,创意表达。学校美术、创客教学与田园基地“手拉手”,让劳动融入“田园美术5+N”优势课程,在创新、创造中孕育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依托田园美术社团,开展审美和创新教育。学生将麦秆、玉米皮、五谷粮食等各种农作物,变成了田园美术创作的源泉。学校逐步构建起了“5+N”田园美术创意课程。学生用田园素材,表现威海“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的意境之美,表达“赓续初心,强国有我”的爱国情思。田园美术,是“田园躬耕”课程的后续与延展,成为学校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激励”为导,“成长”为果
创新课程评价

  课程需要评价做保障。在田园躬耕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注重劳动情境中学生素养的评价,及时、持续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体验,不断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激励学生成长。
  “双币”引领,夯实过程性评价。学生自主设计了“体验币”和“参与币”,通过“双币”发放,对学生在劳动情境中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进行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劳动表现,发放体验币和参与币,存入学生的“田园存折”。学生“体验节”上购买喜欢的学习用品,用参与币获得学校科技馆、创客空间等项目的体验机会。田园基地里产出的蔬菜、农作物等,也以奖品的形式定期发放给表现优秀的学生。
  “耕者”表彰,注重终结性评价。学期末,根据学生的“田园存折”储蓄情况,评选出校级“勤劳小耕者”“乐研小耕者”“创意小耕者”等荣誉称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培养了劳动的美德。
  学校“田园躬耕”课程这片沃土,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今后,学校将继续深挖躬耕课程内涵“活水”,深入探索劳动教育育人“养分”,让“田园躬耕”课程孕育学生成长,结出教育硕果,塑造千山学子独特的基因。
(校长:李自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