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流淌
2023年07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重扬

  六月,天蓝水碧,夏意正浓,绿荫中的龙城天水更显美丽。6月22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聚集在此,共同参加一个重要的仪式——公祭伏羲大典。
  在天水,伏羲大典已经成功举办了31年。每一次,伏羲庙、卦台山、大地湾,都盛满了华夏后裔虔诚恭敬的目光。伏羲是公认的中华人文始祖,几千年前,那时的大地还一片莽苍,在丛林里,人和野兽混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族群们形成一个大家庭,竭尽所能地在各种危险中求生存。白天,男人们手持木石做成的武器,去外面打猎,女人们则哺育幼儿、看守山洞。夜晚,人们围着火堆,取暖、烤食。周而复始。
  幼儿中,一个男孩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传说,他的母亲踩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很快就怀孕,整整十四年后才生下他。后人称他为伏羲。少年时代的伏羲,就表现出惊人的好奇心和思辨能力,山洞里跳跃的火焰、深涧里幽幽的碧水、长天上飘浮变幻的云霞、大雨中撕裂长空的闪电、奇特的兽角、华丽的飞禽,都让他震撼、惊讶、好奇,大地上万千事物,无时无刻不在他的意识里描绘着复杂的图景。从小,他就跟随族里的长辈们一起外出,去打猎、捕鱼,去征战、搏击,强健体魄,增长见识,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的成长和转变。那时的人类,还没有职业、工种、职称、学位的区分,每个人都是一个全能的战士,外出则与野兽搏斗,与异族搏杀。回到部落,就要耕种、捕鱼、缝衣,从事各种生产生活活动。
  那是个充满风险挑战,也多创造发明的时代,钻木取火、结绳为网、磨骨为针、结绳记事,任何划时代的标志,都是他们在与自然万物长期交往中发现的窍门,极大地改善着部落的生存状态。善利万物,是伏羲和族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体悟出来的重要法则。木头可作长矛,石头能成利器,水养万物,火能取暖,甚至连凶猛的野兽,也能经过长期的驯化成为可以饲养繁殖的家畜。天地间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机智勇敢的先民们,无时无刻不在创造奇迹。
  伏羲就是在一次次发现、一次次带着族人走出危机中,成长为一位部落首领的。但他不满足于已经获得的一切,天地间那些难以参详的奥秘,始终迷惑着他、吸引着他,也折磨着他。每日处理完部族事务,他都会独自行走,在原野上、在高山上、在流水旁,在星辰下、在霞光中,他以风为姓,也如风般不肯停息,总在追寻和探究。
  卦台山是他常去的一处山冈,不高,却处于群峰中心,环顾一周,可见四面八方的峰峦。渭水弯曲越过山下,在一片原野里远去。日出,日落;风起,风止;云聚,云散;雨泻,雨霁;雷动,雷静;电闪,电逝。
  大自然中,这些生生灭灭,来来去去的元素,凌乱地降落,来得突然,去得急促,难以捉摸,无法表述,既神奇又虚幻。伏羲坐在冈前,以石为笔,画下一道道短线。某日风起,某日雨落,某日雷响,某日电闪。短线或连或断,不同的搭配,代表着不同的现象、不同的事物、不同的顺序、不同的联系。
  伏羲忽然眼前一亮,他隐隐感觉到,自己或许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记录,甚至能推算出一些自然现象,有些非常灵验。他一次次地推演,确定了自己这个发现的正确性,他欢呼着,奔跑着,向族人们讲述和解释自己的方法。
  虽然只有极少数有智慧的族人能领略他的意思,但他也很欣喜。这些符号被传承下来,后人称之为:八卦。伏羲画卦,也就成了历代史学家认为开启华夏文明的标志性事件。“一画开天”,八卦所蕴含的阴阳两仪学说,成为中华灿烂文化的开端,影响了千百年来无数的中华儿女。
  当然,画八卦和用八卦,都是一个长期探索和论证的过程。就像制造一个造型精美、图案好看的陶器一样,需要很多人经过漫长的时间和过程,才能逐步完善。伏羲拿着一个陶器,将它放在河水里,器口躺在水面上,缓慢喝水,树立了起来,直直漂浮在了河里。这是他和族人最新的发明,只要陶器足够匀称和对称,就能自己完成取水。
  这是神奇的,神奇的源泉是自然之理,顺之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伏羲总是在创造神奇的东西,他看到蜘蛛编网捕虫而受到启发,用绳索编织细密的网子。带到山林,能够围捕野兽,带回后驯养;撒进河里,可以很轻易地打捞起个头很大的鱼。以往,只有身手很快的族人才能用木叉叉到鱼,但那需要耐心和运气。渔网的发明,让族里的老少都能吃到鲜美的鱼肉,身体更加强壮。
  他还发明了两种乐器,叫琴和瑟。弹奏起来清越动人,这让族人们惊奇而欣喜,听着乐音,他们更能获得一种神奇的宁静和安详,这在远古时代是难以想象的享受。他的发明还有很多,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更多的还是结合了族人共同的智慧。
  物质和文明的发达,导致的直接问题,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资源的匮乏,因为大量的消耗,就连野兽和树木都越来越稀少。以往他们觉得很广阔的土地,已经不足以再负担数量众多的族人们生存了。很快,他召开会议,决定带着大部分族人离开,离开大地湾、葫芦河,离开他们出生和生活了多年的成纪地区,去开拓新的家园。他们顺着河流,迎着日出的方向,向东迁徙,他们且行且住,不断探索,人口也不断繁衍增长。因为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一套成熟的生产生活体系,他的部族人丁兴旺、物产丰富,成为大地上强盛的力量。
  向东,他们越过泾渭,向着黄河、大海而去。向南,他们翻过秦岭,直朝巴蜀、云贵而去。伏羲族人如一树蒲公英,乘着时光的劲风,落地开花,成熟后又乘风而起,继续前行,终于在神州大地上种满了文明的丛林。远行是艰辛的,但他们不怕,他们知道,只有远行,才能绘完文明的巨幅版图。是远行,也是远征。他们一次次地与其他部落狭路相逢,文化和武力的一次次碰撞和较量,让多种力量完成了争鸣与交融。最终,四处的部落们都认可了伏羲氏,心甘情愿地归附这个富有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势力。伏羲接纳他们,视他们平等于自身,尽可能地包容他们的习性、文化、图腾、语言,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使用一种最新的、包含各部族崇拜的图腾——龙图腾。
  如今,每到一处,看到大地上忙碌工作的身影,我都有种幻觉,那是先民们用最原始的方式在耕作、捕猎。问候他们,他们抬头微笑。那笑容里有憨厚,有淳朴,有温暖,熟悉而亲切,那是一张张积淀了千万年的笑容,那些千万年来沉淀的肤色和皱纹,那些千万年来凝聚的瞳孔和神情,有独特的熟悉和温度,我感受得到。他们手里的麦穗、禾苗,也都生长了千万年,都传承自伏羲那个年代。
  伏羲和族人们,早已在多年的迁徙中,留下了无数的村落,繁衍、壮大,祸乱、消损,周而复始,直到如今高度的繁荣。如河流般,人们行走、迁徙,有时候汹涌,有时候平静,却一直都不断流淌。就像河流和血液一样,族人的流淌也是必要的,只有流淌,那些远古以来,人们发掘和创造的东西才能不失传、不丢弃。八卦、琴瑟、书契、网罟、历法、嫁娶、服饰……这些珍贵的养分,都在流淌中成为文化大洋中闪亮的波涛,随意舀一瓢,都能品味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