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托”泛滥?面对舆情岂能一“删”了之
2023年07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实际上,舆论监督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媒体监督,更是起着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作用。各地各部门,也应当正视舆论,正确与媒体打交道,这是对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的尊重,也能推动其工作提速提效。像闫处长这般,一味逃避舆论监督,不仅无益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反而会成为舆论监督的“靶子”。

  群众反映“学托”泛滥,郑州教育局官员竟然爆粗口要求媒体删除留言。
  近日,多名群众通过河南省级媒体问政平台“我想@领导”,向郑州市领导及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反映“学托”泛滥的乱象。不承想,没等来教育部门的积极反馈不说,该媒体记者还等来了一通斥责电话——7月17日,郑州市教育局宣传外事处处长闫曦语带粗话“质问”记者,要求删帖:“初中和小学招生阶段,类似信息不要放出来”。
  群众反映的“学托”问题并不是小事。这其中可能涉及教育系统的资源寻租和潜规则,也可能是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渴望孩子上名校的心态,编造谎言实施诈骗。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关系着学生及其家长的切身利益,触碰到家长敏感的神经。对此,群众有疑问很正常,反映给媒体很正常,希望相关部门关注并解决也很正常。
  面对群众疑问和媒体的报道,教育主管部门本应积极回应。有问题查清问题,依法处置依法回应,给群众和舆论一个交代。即便是确如闫处长所说的那样,群众反映的是“没有经过核实的拼凑信息”,也完全可以并且应当摆出翔实的证据,来消除公众疑虑,而不是像现在这般爆粗口骂记者、下命令删帖子。
  这种“掩耳盗铃”式的处理方式,非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把问题越拖越大,而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因此受损。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很多网民就认为闫处长在“掩盖”着什么,甚至有人认为,郑州市教育局就是“学托”的“保护伞”。
  事情的真相是否如网民猜测的那样,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闫处长虽然负责“教育系统的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但是从他“大动肝火”的表现来看,他既不懂新闻传播规律,又抗拒舆论监督。
  实际上,舆论监督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媒体监督,更是起着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作用。各地各部门,也应当正视舆论,正确与媒体打交道,这是对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的尊重,也能推动其工作提速提效。像闫处长这般,一味逃避舆论监督,不仅无益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反而会成为舆论监督的“靶子”。
  面对舆情,不能总抱着“一删了之”的态度,唯有积极作为,积极回应才是扭转负面舆情的应有姿态。
  具体到本次事件,既然群众已经@你了,郑州市教育局还是直面舆情,依法依规调查“学托”问题为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