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博物馆长见识,却听了一路野史
记者调查发现博物馆讲解乱象多,如何既接地气又守规矩值得思考
2023年08月0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分享到:
【PDF版】
◥游客在秦兵马俑一号坑遗址参观。 新华社发
某购物平台上的博物馆讲解服务。网络截图
今年暑期全国各地博物馆迎来游客高峰,部分热门博物馆更是人山人海,甚至一票难求。为了更好地参观游览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不少游客选择花钱购买讲解服务。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博物馆讲解服务问题颇多:讲解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一些“野导”,不仅讲解内容漏洞百出,还把野史当正史,混杂着成功学、低俗黄段子,糊弄污染观众。
博物馆讲解需求多
致第三方服务出现
暑期过半,北京市民陈先生已经带着孩子去了多地旅游,每到一个地方,当地博物馆都是他们的首要游览目的地。陈先生说:“各地博物馆都有知名馆藏,带着孩子参观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通过文化熏陶让他爱上学习。不过,我和妻子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如果单纯领着参观就是走马观花,很难触及深入的文化知识,所以我们通常会选择购买博物馆讲解服务。”
游览过程中,陈先生发现,大部分博物馆都会免费分发展馆或展品讲解手册,如果需要人工或语音讲解服务,则要靠“抢”。暑期博物馆本就预约难,好不容易约上了,到现场后往往发现博物馆提供的官方讲解员早已被约完,讲解器也被租赁一空。
“有时博物馆门口会有看起来像导游模样的人,兜售私人讲解服务,我们也在展厅里遇到过那种一看就是私人讲解团的,因为看到过游客与这类讲解员发生过纠纷,感觉不太靠谱,所以没有尝试过。”陈先生说。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博物馆都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项目,有公益和收费两大类。以国家博物馆官网公布的收费讲解项目为例,2小时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精品讲解团收费标准是每人每小时100元,每团观众上限15人。
除博物馆提供的官方讲解服务外,近两年,以博物馆讲解为经营业务的民间文化传播机构大量涌现,各种五花八门的讲解团穿梭在各大博物馆,还出现了不少以“导游”身份“接单”的个人讲解员。
记者以“博物馆讲解服务”为关键词,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大量此类商品,涵盖全国各大博物馆。以故宫博物院为例,2小时至3小时的讲解服务,每位游客的收费标准在158元至500元之间,每个团25名游客左右。
除电商平台中有店铺提供博物馆讲解服务外,记者发现,一些不挂靠任何机构、冠以“导游”名号的个人也会在社交平台上“挂团接单”。个人讲解员的收费标准在每人80元至130元,讲解时间通常为2小时至3小时。这些个人讲解员接单有“程序化”流程:社交平台上私信了解、添加个人联系方式、付费报名、现场提供讲解服务。
虚假宣传招揽游客
喧哗占位影响秩序
在国家一级博物馆从事多年讲解工作的吴冰(化名)告诉记者,第三方讲解的预约途径、宣传及付费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直接展厅拉客。讲解者在展厅直接询问并招揽生意,多以免费试讲5分钟至10分钟的形式吸引游客,并用现场转账的方式收取费用;其二,依托平台。旅行社和研学机构依托互联网旅行或服务类平台,发布以往展厅讲解的照片、视频和观众反馈,从而招揽游客,并通过网络服务平台收取费用;其三,建立公众号或聊天群。研学机构通过在其公众号或聊天群里发布研学课程,多以名师讲团、精品课程等方式吸引家长群体,并以拼团等形式进行线上收款。
为获取商机,有的讲解员或研学机构还使用虚假内容为其宣传造势,误导家长、学生及其他参观游客。
此外,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大量的不规范讲解还会扰乱正常的博物馆参观秩序,影响大部分观众的观展体验。因为非馆方讲解团体往往自带扩音器,不时大声讲解或指引游客,还会较长时间占用重要展品通道,易导致展厅拥堵。
对此,不少游客也深有体会。“本想安安静静地看文物,结果馆内讲解声从来就没停过,环境太嘈杂了。”作为博物馆爱好者,来自河南郑州的李霞吐槽“博物馆越来越吵”了。“有一些讲解员全程扯着嗓门喊。尤其是大型优质展览馆内,总有人一边扶着挂耳话筒滔滔不绝,或直接扯着嗓子冲人群大喊,一边挤过人群并霸占参观展品的最佳位置,表情夸张且手舞足蹈。对博物馆这样的重要公共教育场所来说,这些做法无疑非常不妥。”
讲解人员鱼龙混杂
讲解质量参差不齐
在吴冰看来,讲解是连接展品和大众的重要途径。通过引人入胜的讲解吸引观众走近历史、感受文化,充分体现了博物馆在收藏、展示功能之外,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重要作用。“每个展览背后所含的知识量都非常大,讲解员就把这些内容提炼,把展览词转化为口语化语言,引导观众去了解展览以及展品背后的内容。”
那么,所有讲解都能做到这一点吗?
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讲解服务提供方都会再三保证服务质量,甚至宣称“不听讲解等于白来”。然而事实上,由于目前行业缺乏准入标准,讲解人员鱼龙混杂,讲解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为了吸引游客,许多讲解者在讲解过程中常将考古与盗墓混为一谈,大量穿插未经考证的秘闻、野史等内容,带来不良导向和社会影响。一些研学活动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懂装懂,用价格体现文物的价值等。”吴冰说。
类似的问题并不鲜见:有讲解员偷换考古和盗墓的概念,甚至直言“考古和盗墓都是一样的”;还有“晒宝式”讲解,一味强调“这个文物多少钱”“同款拍卖卖了多少钱”,给无价的历史文物贴上价格标签,完全忽视了文物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还有一些讲解员实时直播记录自己在博物馆讲解的内容,并上传至个人短视频平台账号,其中一些博主为了吸引流量,在博物馆讲解中大谈秘闻、传说、野史,很多都未经考证。
吴冰说,博物馆内的讲解员和志愿者上岗服务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讲解组首先要根据策展人提出的大纲撰写讲解词,通过策展人等专业人士审核后进行报批。此后还需通过多次整合,再由讲解员进行细节修改。在开展之前,讲解员还要进行一次讲解词内容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讲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第A01版:重点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看点
第A04版:帮办
第A05版:齐鲁
第A06版:学堂
第A07版:文娱
第A08版:乐动
第A09版:青未了·人文齐鲁
第A10版:青未了·人文齐鲁
第A11版:青未了·人文齐鲁
第A12版:青未了·博物周刊
第A13版:博物
第A14版:时局
第A15版:声音
第A16版:封底
第K01版:今日潍坊
第K03版:今日潍坊·城事
第K04版:今日潍坊·关注
第P01版:今日菏泽
第P02版:今日菏泽
第P03版:今日菏泽
第P04版:今日菏泽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