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老技艺变身致富新产业
活态传承,昔日皇家琉璃瓦借文创飞入百姓家
2024年04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易雪 济宁报道 通讯员 韩歌 王岩

  近日,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王树宝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其所在曲阜市琉璃瓦厂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传承古法技艺,留住古建风貌。王树宝凭借一腔热爱,从青葱岁月到鬓角花白,痴迷琉璃瓦技艺40多年,将昔日官府专用的琉璃瓦,从窑火和泥土中转身,通过非遗产业化的模式飞入百姓家。
  这项瓦与土技艺
他苦心钻研40多年

  4月15日,在位于曲阜市鲁城街道大庄社区的曲阜琉璃瓦厂看到,形似半面竹子的黄色琉璃筒瓦整齐码放在院内,每一块金色瓦片的背面都刻有阴文标记“大庄”和“御圣公”字样。
  “官式琉璃烧制程序复杂,细节繁琐,不同于民间琉璃瓦的烧制。一件合格的官式琉璃产品,要经过粉碎、淘洗、配料、炼泥、制坯、捏作、烘干、素烧等20多道工序。”谈起当地琉璃烧制技艺,王树宝打开了话匣子。“大庄琉璃瓦厂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三大御封窑厂之一,由明武宗为朱氏窑户特赐的‘裕盛公窑场’演变而来。无论是供奉孔子塑像的孔庙大成殿,还是孔子嫡系后裔生活的孔府,每一次修缮所需的琉璃瓦均出自这里。”
  “可以说,我是在琉璃瓦厂长大的。从小耳濡目染,每日看的是炉火升腾,玩的是琉璃弹珠。”61岁的王树宝与琉璃烧制技艺的“缘分”由来已久,因大庄村的“琉璃光环”,让他从小就对琉璃制作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与使命感,也正因这份感情,让他始终坚守着琉璃烧制老手艺。
  “如果说‘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是古建筑屋顶设计的点睛之笔,那么琉璃瓦则是中国古建筑智慧的徽章。”王树宝解释说,琉璃瓦作为中国传统技艺,主要以建材为主,是传统古建精华的一部分。而学习古建筑是一件吃苦耐劳的事情,尤其是琉璃烧制。“比如干燥室,室温50°C,在里面干活,汗流浃背,衣服都是湿透的。”王树宝笑道。
见证老手艺起落
转型开启重生之路

  “形成黄色的不是颜料,而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铅黄釉;绿色的琉璃瓦,是由含氧化铜的着色剂上色;不同颜色的琉璃瓦,是因为釉彩中含有不同的金属氧化物,每一种釉色都有其精密的材料配比……”通过投入全身心的精力去钻研和精进全套工艺流程,王树宝也将这项瓦与土的技艺琢磨得相当透彻。
  与琉璃烧制打交道的这些年,王树宝也见证了这个老手艺的起起落落。“由于市场收窄和环保等诸多原因,琉璃烧制行业由盛转衰,我们也陷入生存危机。”王树宝说,2011年,琉璃瓦厂在原有基础上全面改制,成立曲阜市琉璃瓦厂有限公司。改革后,企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换天然气隧道窑,不仅实现烧制环节中的脱硫脱硝,更一改过去漫天灰尘的生产环境。
  怎样才能让非遗技艺重新焕发活力,并带动周边百姓致富,也是王树宝孜孜探索的新课题。他从规模基础较好、市场需求较大的琉璃瓦入手,探索出一条“非遗市场化”的路子,大庄社区琉璃瓦厂更是在小规模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革新、产业化经营,目前已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人就业。“不仅如此,我们的产品种类也从传统的片瓦、筒瓦和吻兽(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等扩展到‘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王树宝说。
  现如今,带有“大庄”和“御圣公”符号的产品不光销往国内多个省市,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与此同时,曲阜琉璃瓦厂及其成立的曲阜市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还先后承接了不同艺术风格的新建、扩建、文物维修古建工程,园林古建工程,包括昆明世博会山东“齐鲁园”“牡丹园”、西藏布达拉宫、孔子博物馆等。
打造“中式手办”
传统技艺展新活力

  “现在,人们不会将一块笨重的琉璃瓦买回家,却愿意买入小而精致的琉璃元素创意产品。”王树宝手拿起一对琉璃文创狮子展示,“这对狮子以‘圣府瑞狮’为原型设计,依照比例缩小打造出的一款‘中式手办’,更适合来曲阜游玩的游客选择。这种可爱的琉璃工艺摆件也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让更多的人了解琉璃烧制技艺。”
  随着市场的变化与需求,王树宝跳出了惯性思维圈,开始尝试开发设计脊吻兽件摆件等文创产品以及更多生活用品和摆件,借琉璃文化符号进入千家万户,传承琉璃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在王树宝看来,“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尽可能保持传统手工技艺的原汁原味,这是根本原则;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对接市场需求,以迎合时代、满足公众日趋多元的文化需要,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除了琉璃瓦之外,在王树宝的带领下,大庄社区的油漆彩画、园林绿化、古建设计、琉璃瓦、艺术雕刻也被逐一进行产业化发展,并延伸形成了古建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已初显规模,推动曲阜非遗保护与传承走出了一条夯实根基、打造品牌、活化利用、融入生活的发展之路。“同时,我们还成立琉璃瓦非遗工坊,把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曲阜琉璃瓦烧制技艺用不同的形式全面呈现出来。下一步,我还打算在工坊内开展技艺体验,让更多人亲身体验、了解琉璃烧制技艺。”
  王树宝在展示作品。
感受儒家文化,践行立德树人 曲阜市职业中专走进孔子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
  易雪 济宁报道
通讯员 朱年强 唐丽

  近日,曲阜市职业中专教职工走进孔子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
  活动中,老师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仔细观摩博物馆里展陈的孔府文书档案、善本古书、古礼乐器和汉魏碑刻等,认真阅读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领略儒家文化深厚的底蕴,感受历朝历代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在“孔子的一生”主题展厅,一则则故事展现了孔子坎坷的一生,一个以天下万民福祉为己任的夫子形象真切地走入老师们的内心,特别是面对“水满则溢”的欹器时,大家感受到了孔子智慧的伟大。
  走入三楼展厅,一件件精美的礼器映入眼帘,以“仁”与“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历经千年风雨,不断完善发展,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厚植于中国文化基因之中。
  在孔子与世界文明的主题展览中,教师们深刻体会到“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含义。孔子学说从光披亚洲到四海一家,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诗礼传家”展厅中,孔府内的饮食起居、衣冠服饰、书画文化等旧藏,为老师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中国传统文化画卷。
  通过孔子博物馆研学之旅,老师们与儒家文化近距离接触,直观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纷纷表示,作为肩负光荣使命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教书育人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