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造“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
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我国深水油气田安装能力实现新突破
2024年06月1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分享到:
【PDF版】
◤“海葵一号”完成回接作业。 李浩玮 摄
赵波 青岛报道
6月10日,随着最后一根锚链锁紧固定,由海油工程青岛场地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实现在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精准就位,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田浮体设施系泊系统安装能力实现新突破,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
“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总重达3.7万吨,高度接近30层楼,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
“海葵一号”是国内首次对圆筒型海洋装备进行海上回接,由于圆筒型结构重心高、受风面大,容易发生旋转,海上安装难度极大。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流花油田开发项目副总经理王火平介绍说,“我们采用多点系泊方式进行安装,12条锚腿分为3组,每组4条,从东北、东南、西北三个方向提供稳定的系泊力,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
“海葵一号”采用新型的圆筒结构设计,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相较于常规的船型,圆筒型结构具有用钢量少、储油效率高、抵御恶劣海况能力强等优点,可有效提高经济适用性,降低油田开发与运营成本。
为确保“海葵一号”在波涛汹涌的大海安稳扎根,项目提前在海底安装了12套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吸力锚,并通过12条由“锚链+中水浮筒+聚酯缆”构成的系泊锚腿进行连接,单根锚腿长2570米,破断载荷达2300吨,相当于1500辆家用小汽车的重量。这套系泊系统就像安装在海底的“拴马桩”,将“海葵一号”牢牢固定在海面上。
“海葵一号”锚腿全部锚链和4条聚酯缆为国产锚链和国产聚酯缆首次规模化应用,有效推动了我国深海锚泊系统设计、制造和安装技术取得全方位突破。
据了解,在距“海葵一号”2.5公里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也已于日前完成全部安装作业,刷新海上原油生产平台高度和重量两项亚洲纪录。“海基二号”总高度达428米,总重量超5万吨,共设生产井24口,搭载了原油工艺和外输系统、生产水处理系统及电力供应系统等300余套设备,可实现远程水下井口控制、智能油气开采、台风生产模式等功能。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建设中心总经理刘华祥表示,“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回接后,将陆续开展联合调试等工作,投产后与“海基二号”平台一起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油田,创新形成“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方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第A01版:重点
第A02版:看点
第A03版:看点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齐鲁
第A07版:齐鲁
第A08版:济南
第A09版:文娱
第A10版:乐动
第A11版:人间周刊
第A12版:青未了·人间
第A13版:时局
第A14版:速览
第A15版:声音
第A16版:封底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