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这个人体中最勤劳的“泵”,日复一日地跳动着,为全身输送着生命所需的血液。但当这台“发动机”逐渐失去往日的力量,无法有效泵血时,我们就面临了一个严峻的健康挑战——“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而言之,就是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各部位的需求。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缩短患者的预期寿命,心衰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管理。心衰又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
“心力衰竭”常见的诱发原因有很多,感染是诱发心衰最常见的原因,过度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心律失常、体液负荷增加、原有心脏病恶化、用药不当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长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家族遗传史、年龄增长也是其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增加心脏负担,加速心脏功。
作为一种慢性病,“心衰” 的管理离不开医生、患者和家人共同的努力。心衰治疗强调综合管理:包括如利尿剂减轻水肿, ACEI/ARBs等药物治疗,以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等针对特定病情的非药物治疗,亦可以通过限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调整生活方式进行修养。
日常管理与预防“心衰”发作密不可分。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瓣膜病等,是发生心衰的心脏基础病,及早发现及治疗可延缓发生心衰的时间。“心衰”患者还要预防受凉感冒,一旦感染,及时就医,避免复发。在饮食上,“心衰”患者需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适当控制钠盐摄入,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适量补充蛋白质。“心衰”患者忌食刺激性食物,切忌过饱,补充水分切忌过量,并要戒烟酒等不良嗜好。
“心衰”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大幅波动,避免精神刺激。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适度运动,这也有助于改善症状。运动则应该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走路、踏车、游泳、骑自行车、爬楼梯、太极拳等。
心衰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家人和社会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参与心脏康复计划,包括运动训练、心理教育和职业康复。总之,心衰虽为严重疾病,但通过科学治疗、合理管理与积极预防,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让我们携手关注心脏健康,共同守护生命之“泵”。
(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王红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