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乡村儒学讲堂讲师志愿者钱玉珍
十年辛勤耕耘,满载硕果累累
2024年08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丁安顺 济宁报道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的诵读声已经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小城子村上空萦绕十余年,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村民,也为村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泗水县老年大学原校长钱玉珍正是这一变化的深度参与者,从组织儒学讲师团队,到讲师培训,再到深入其中为乡亲们讲授儒学,如今乡村儒学讲师团队已经发展到近百人的队伍,乡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组建义工团
为村民讲儒学

  “十年来,乡村儒学讲堂的点点滴滴在我脑海浮现。”钱玉珍感叹道,2012年底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试点开设“乡村儒学讲堂”,后以尼山圣源书院为依托,建设第一个乡村儒学讲堂,为村民讲授儒家文化,滋润乡村文明。
  当时,开办乡村儒学是一个新鲜事物,“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也面临着诸多实际问题。”钱玉珍说,时任尼山圣源书院副秘书长的陈洪夫找到钱玉珍,共同探讨如何办好乡村如何讲堂,如何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
  师资何处寻?教材哪里来?钱玉珍利用泗水县老年大学教师资源,成立了尼山圣源书院义工团,“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大多经验丰富,不图名利,时间充裕。”钱玉珍说,从那时起,他们便坚持每月至少两个周六到尼山圣源书院、小城子村、皇城村、北野村、小官庄、椿树沟、庠厂小学等协助教授们讲课。
  再后来,为提高义工的讲课水平,为乡村儒学讲堂教学打好基础,泗水县老年大学先后举办了《孔子学术思想》《老干部志愿者儒学讲堂》等培训班,通过不断学习,义工团的成员们初步掌握了讲课要领,先后到全县“乡村儒学讲堂”讲课。
多形式授课
传播优秀文化

  “最初讲课连地方都没有,借用学校的房子讲课,有时也在树林里讲课。现在已经乡村儒学讲堂已有了上课的专属场所。”钱玉珍说,当时,面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义工团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课才能把村民留下来成了关键,“要是听不懂村民半途就退场,下次也不会再来了。”
  为此,讲堂就从人们普遍关心的孝道开始,采取故事化、生活化、互动化的授课方式。“果然,头一次讲孝道就有不少老人掉泪。”钱玉珍说,后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乡亲们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人少到人多,从与老师生疏到亲如一家人,这些都是量与质的变化。 
  2017年以来,退休后的钱玉珍怀着对弘扬传承优秀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下定决心继续当好乡村儒学讲师志愿者。“望着这些勤劳朴实的乡亲们,我感到每次都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境界升华的过程,是一个点亮心灯的过程。”钱玉珍说,坚持和感动使儒学讲堂成为了乡亲们温馨的精神家园,切实让乡亲们感受到了“来儒学讲堂就感动,到儒学讲堂就高兴,上儒学讲堂就提高,进儒学讲堂就年轻”。
  钱玉珍正在小城子村的儒学讲堂授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