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之上解天籁
2024年09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一展

  “兰台”可谓雅词,但大部分人不会想到,它是图书馆的另一称谓。实际上,“图书馆”与“物理”“化学”“卫生”一样,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在我国,图书馆历史悠久,但起初称之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两汉就有“石渠阁”“东观”和“兰台”,当代有相关专业杂志《兰台世界》《兰台内外》等。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曾担任周朝收藏室之史,管理典籍图书,应该是从古至今影响最大、名声最大的“图书管理员”之一了。
  李商隐“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秦观“瞥然归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苏轼“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李贺“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陆放翁“自怜报国无他技,又领兰台四库书”,读来真是余香满口,回味无穷。
  再有白居易“厌从薄宦校青简,悔别故山思白云。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晁补之“兰台仙史,好在多情否。不寄一行书,过西风、飞鸿去後”,曹勋“兰台风致在,更喜读新诗”,梅尧臣“一花一草公休咏,惯作兰台侍从诗”,宋庠“登临如赋兰台事,十二峰前尽有云”,令人神摇意荡。如此佳句,何止万千!风雅如斯,恐难言传。
  几年前,一位学者朋友购房,特意选在了山东省图书馆附近。我去他家看过,那是个典型的“老破小”小区,小区内道路狭窄,没有规划停车位,满眼的车辆倾斜着停靠在道路两旁。而且所购的房子在五楼,连暖气也没通。据他所言,选择这个小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去图书馆读书、查资料方便,以书为邻,心中踏实。“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真可谓,一近兰台,便占尽风雅。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籍书园的创建者是济南人周永年。此人家住济南城的东流水巷。周永年家贫,却好读书,对书籍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很高的评价。“书籍者,所以载道纪事,益人神智者也。”他在《儒藏说》中写道。然而,“盖天下之物,唯有私之而可以常据,公之而不能久存者。”也许,这就是他“竭数十年博采旁搜之力,弃产营书”、筑贷书园的初衷。
  现实已照见藏书的必要。“天下都会,所聚簪缨之族,后生资禀,少出于众,闻见必不甚固陋,以犹有流传储藏之书故也。至于穷乡僻壤,寒门窭士,往往负超群之姿,抱好古之心,欲购书而无从。” “儒藏”之利,“俾古人著述之可传者,自今日永无散失,以与天下万世共读之。凡有心目者,其必有感于斯言。”
  与周永年同一时期住在东流水巷的著名学者、经学家、文字训诂学家桂馥在《周先生永年传》中称其“得书辄归先生”。他的家藏图书极为丰富,建有“林汲山房”“水西书屋”,集古今书籍十万卷。后遇桂馥,相约买田建籍书园,“祠汉经师伏生”。籍书园积书五万卷,供人阅读抄写。
  可见,周永年“好之而有力”的爱书,并非止于自己爱书,而是兼爱他人之爱书。在他的藏书理想中,“异敏之士,或裹粮而至,或假馆以读,数年之间,可以略窥古人之大全,其才之成也岂不事半而功倍哉!”这岂不正是公共图书馆设立的本质愿景?
  周永年积极倡导书籍的流通与传借。“藏之一地,不能藏之于天下;藏之一时,不能藏于万世也。”他以矻矻穷年,奔波四方,鼓动师友,践行着自己的公共儒藏思想,实为后辈楷模。他的公共儒藏思想,对丰富和发展古典图书馆学有重要贡献。
  周永年之后的几百年里,公共图书馆在中华大地上已普及为寻常之物。我认为在现代济南极有历史感的、大明湖畔的山东省立图书馆在列。这座创办于清宣统元年的图书馆,又称“遐园”,原建筑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其馆藏以山东地方志、海源阁藏书、易经和山东革命文献等为特色。海源阁是我国清代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来大明湖游玩的人们,已经将省立图书馆视为一处绝佳的人文景观。
  山东大学图书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得追溯到1901年。当时,山东大学堂成立,下设藏书楼。这是我国较早的近代新型图书馆之一,也是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山东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可以看出,古籍馆藏是它的一个突出特色。
  跟大明湖畔的省立图书馆一样,山东大学图书馆也是大学校园内一处靓丽的风景。兰台之上,尽皆雅事也。吾定当见贤思齐,方不负拥书万卷。
  (本文作者现供职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图书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