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的本质属性,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的价值立场和行动准则。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推出许多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期待不断提升。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还比较多。面对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破题,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立足“提低、扩中、调高”等一系列重要部署,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公平可及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幼有所育”“老有所养”。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把坚持人民至上转化为自觉行动,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改革答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