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视频的方式推介彩石的山山水水和农业产业,是董伟的工作之一,所以她称自己为乡村推介官。
▲在彩石潘河崖村,董伟正在村里的金耳菌基地里采摘金耳,在她们团队的推广下,金耳菌销往全国。
◥董伟正在向网友们推介彩石的土特产。
在彩石南宅科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董伟和村民们一起打理即将开花的金丝皇菊,丰收的喜悦挂在他们脸上。
平时,董伟和同事就开着面包车穿梭在彩石各个村子里。
董伟和小伙伴们在彩石辖区内的路边上和景点周边,设置了文旅地图。
董伟对西丝峪村的面条产业进行包装推广销售,订单络绎不绝。
文/片/视频 王媛 济南报道
“观山听水乐游彩石。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南宅科村的金丝皇菊基地,金丝皇菊还有半个月就全部开好了,欢迎大家来打卡喝茶……”10月9日,在济南历城区彩石街道南宅科村的田间地头,董伟正在录制视频,她一边走一边介绍,“这片金丝皇菊是南北宅科村联合共建的产业,也是我们一手打造和推广的项目。”看着陆续盛开的菊花,董伟脸上露出即将丰收的喜悦。她不是“网红”,而是扎根农村5年多的乡村推介官董伟。
38岁的董伟是山东新泰人。当过一段时间的大学老师,教授电子商务实操课。机缘巧合下,“乡村赋能”引起了董伟的兴趣,2019年,她放弃了大学老师的职业,来到济南历城区彩石街道,成为济南乡村赋能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蓝图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铺展。对于董伟来说,为乡村赋能就是带着村民富起来。“我们帮着村里建立起自己的产业,帮助他们把这个产业正常运行起来,推向市场,也能解决一部分村民的就业。”回想扎根乡村的这几年,董伟很有感触。“说白了,就是教给村集体和村民们一个增收致富的能力。”董伟的乡村赋能团队有7个成员,平均年龄在29岁,是一群有思想有活力的年轻人。在董伟的带领下,这些年轻人扎根乡村,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村民“创业”。
“在我们的努力下,如今彩石街道的每个村都有了自己的产业,几乎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店的模式,每年的总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董伟拿出手机,打开彩石街道乡村赋能平台,每个村的“店铺”里,都罗列着该村的特色产品,小米面条、桃子苹果、木耳平菇等,“我们对产品进行品控、包装、发货和售后,让土特产变得洋气起来,也成为走亲访友拿得出手的礼品。”董伟笑着说,“今年中秋节,我们的小米礼盒都卖爆了。”
除了带着村民们走上致富路,董伟私底下还喜欢用视频记录彩石的点点滴滴。乡村推介官——这是董伟在视频里的身份,她用短视频的方式,时刻推介着彩石。这几年,她走遍了彩石街道42个行政村,拍摄了无数个短视频,在全网收获了无数粉丝。董伟还在彩石的一些景点和路边制作了“文旅地图”,方便人们更了解彩石。
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董伟几乎天天泡在田间地头。有时候好几个村来回跑,微信步数一两万步是常态。村民们也都和她熟络起来,老远看到她就邀请到家里坐坐,也经常有村民拿着自己家种的水果追出来很远,就是为了让她尝尝鲜。“村民们的质朴让我很感动,这也是我工作的动力。”董伟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