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赋能,拓宽居民增收路
太白湖新区创新就业培训模式,架起家门口的“共富桥”
2024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以技赋能
助力梦想起航

  10月27日,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风韵荷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热闹非凡,一场“自媒体口播短视频”培训活动在此开展。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崛起,短视频平台已然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创业温床。但大多数人对平台的规则了解太少,费了好大劲儿折腾,也没办法变现。而我们这场培训,就是要帮大家打破这个困境。”讲台上,讲师从选题、文案、拍摄、剪辑到自我能力提升,娓娓道来,引得居民专注聆听。
  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个麦克风,只要能识字、会说话、会念稿,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随时都可以开展工作。不管是零基础的小白,还是有经验的创业者,都能从这次培训中受益。这无疑为居民在新的就业领域开启了一扇充满希望的大门。
  这次培训只是风韵荷都社区系列培训活动中的一环。在社区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类似这样的场景已经多次上演。
创新模式
多方合力促发展

  自今年7月份以来,社区已经成功举办了8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地培训活动,有刺绣、编织、钩织等传统手工艺,以及理疗保健、家政服务、助老关怀等实用技能,每次活动都凝聚着社区为居民谋福祉的决心和努力。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众多居民由于需要承担家庭照料的责任,难以外出寻觅稳定的工作。他们当中,部分人员因年龄因素,在就业市场中缺乏相应的竞争力;还有部分人员由于欠缺专业技能,只能从事一些简易、收入微薄的工作,甚至存在相当数量的居民处于长期待业的状态。”谈及开展培训活动的初衷,魏洪兵说。他意识到,只有为居民们创造合适的契机,才能够帮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进而提升社区的凝聚力。
  基于此,魏洪兵萌生出开展技能培训的想法,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居民们提供改变现状的途径。就在社区积极谋划之时,太白湖新区妇联关注到该社区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主动与社区对接,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创新打造“群众点单+妇联买单”模式,开展了“巾帼赋能 培她就业”技能提升培训系列活动。在这个模式下,妇联抓好妇女可感可及可衡量的民生实事,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积极与各方合作,链接培训学校,将公益培训送到居民身边。
  太白湖新区妇联与社区携手运河义工服务站,广泛链接社会资源,精心招募了一批特色红色合伙人企业单位,例如济宁非遗协会、济宁起跑线培训学校、德正推拿按摩保健培训等。这些专业机构为社区培训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共同为社区居民,尤其是陪读妈妈和留守妇女等灵活就业妇女群体搭建了广阔的技能提升平台。
学以致用
凝聚合力共致富

  这些培训活动一经实施便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妇女的创业就业热情,为社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众多成功的居民案例中,孟女士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孟女士从小就对钩织情有独钟。参加社区举办的钩织培训活动后,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她的钩织技能突飞猛进。随着技艺的日益精湛,孟女士不断挑战自我,如今她已经能够制作100多种不同类型的钩织手工艺品,栩栩如生的昆虫、各类可爱动物、实用美观的儿童鞋子,对她来说都不在话下。
  回忆过往,孟女士满是感慨,“以前我为了生计经常外出打零工,但现在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家务事一大堆,根本没办法外出工作。如今,我在社区的培训活动中学会了钩织,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家制作手工艺品,既能照顾家人又有收入,一举两得。目前,每个月我能够拥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与孟女士一样,王女士也在社区培训中学会了钩织和刺绣。现在,她和孟女士常常一起结伴外出摆摊,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展示给更多人。有了诸多的成功案例,社区内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进来,开始学习新技能,并尝试创业。截至目前,培训活动已覆盖妇女群众达200余人。
  下一步,风韵荷都社区将继续深化服务内涵,依托区、街道妇联强化资源整合,积极探索社区微业公益培训新路径,引导居民根据个人兴趣与市场需求,发现并实现小微就业创业机会,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技能致富、就业增收的美好愿景。

  李彦霏 通讯员 郝家澳 济宁报道

  10月27日,许庄街道风韵荷都社区举办“自媒体口播短视频”培训,为居民开启新就业领域大门。社区党委书记魏洪兵为帮居民谋出路,与太白湖新区妇联联合打造“群众点单+妇联买单”模式,开展“巾帼赋能 培她就业”技能提升培训系列活动。培训成效显著,居民通过学习钩织等技能实现增收,众多居民受激励参与。社区将继续深化服务,探索新路径,实现居民致富与社区发展双赢。
  培训活动现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