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付荣山
痴迷京胡数十载 为寻材料入深山
2020年12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根竹子,从南方来到德州,在付荣山的手中慢慢蜕变,成为一把能奏乐的京胡。付荣山,今年74岁,从接触到京胡到成为京胡技艺非遗传承人,至今已经有数十载,“很多人觉得做京胡很简单,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烘干、钻眼、蒙皮、上弦,这步骤两分钟就能说完,但真正做出来一把京胡并不是那么容易。”付荣山说。
从小耳濡目染 曾亲赴深山老林寻材料
  京胡,又称胡琴。18世纪末期,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付荣山说,自己从小就喜欢京剧,再加上喜欢拉京胡,自然而然地爱上了制作京胡。“我十四五岁就开始做京胡了,一开始就是喜欢、好奇,也没系统学,被老人熏陶着就会了。”付荣山说。
  以前为了生计,付荣山从事过其他工作,到了30多岁时,他重新拿起了京胡,用五年的时间钻研京胡技艺。“那个时候我没有卖一把琴,都送人了,做这个的人很少,我都是自己钻研。”付荣山说,和二胡不同,京胡由琴杆、琴筒、琴弦、琴码等组成,琴杆、琴筒都是竹制,筒口蒙蛇皮,为了寻找制琴材料,他还曾经亲赴深山老林寻找合适的竹子。
  制作京胡的竹子产于福建、江西等地,一根好的竹子万里挑一,在市场上的售价也非常高昂,为了寻找上等的竹子,付荣山专程跑到了福建。“当时我和一个朋友,找了一个当地的向导,在山里找了半个月,才找了9根能用的竹子,回来加工后,就剩下了两根。”付荣山说。
痴迷制琴 被评为全国“优秀制琴师”
  在付荣山的家中,随处可见和京胡相关的物件。客厅里挂着一把把已经制作好的京胡,沙发下是一捆捆烤干的竹子,卧室里放着一箱半成品……在阳台上,记者看到了他的工作台,墙上还挂着一袋子蛇皮。
  由于制作京胡的人并不多,很多技艺都需要付荣山自己摸索。剪指刀、牙刷、砂纸……付荣山的工作台上放着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工具,而这都是他制作京胡的工具,为了追求尺寸的标准,他还有卡尺、千分尺,甚至一些工具是他自己制作的。
  “老人和你说了制作京胡的过程,但是过程需要你自己去体验,难度最大就是钻眼,这非常需要耐心,大部分制作京胡的人做不好钻眼。”付荣山告诉记者,琴轴放到轴眼中,不仅要完美卡住,还要轻轻一拿便能拿出来,而且不漏水、不漏气。“不信你试试。”付荣山递给记者一把京胡,记者往琴筒里吹气,果然不漏气。
  除了钻眼,蒙皮也是付荣山的“拿手绝活儿”。“其他人给一把京胡蒙皮可能需要半个小时,而我只需要五分钟。”付荣山说。
  2018年,在首届中国京胡精品制作品鉴会上,付荣山被评为“十大优秀制琴师”之一,分数名列第二,与第一名仅仅相差6分,他制作的京胡有两把被选为“十大京胡精品琴”,并且被“首届中国京胡名琴收藏展”邀请入展,还被威海京剧博物馆收藏。
  如今,付荣山制作的京胡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不少人前来求取京胡,他的孙子孙女也在跟着他学习制作京胡。付荣山的家人告诉记者,每当他投入到制琴中,一坐就是一整天。“制琴要静心、细心、用心,在乱哄哄的环境里,根本做不好一把京胡。”付荣山告诉记者,在他眼里,每一把琴都是一样的,他喜欢自己做出来的每一把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