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不曾改 丘陵薄地变良田
——解码区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滕州样本
2020年12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时值十月,站在莲青山上登高远眺,沃野平畴上,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而带来的这些变化,得益于滕州市大力实施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如今,在滕州市东郭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引领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正成为滕州农村的“标配”。
  去年以来,滕州市抢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重大机遇,在东郭镇北部山区实施了枣庄市第一个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治理项目。这是滕州市委市政府着力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有益探索,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丰收”的滕州样本。

  科学规划
打造精品工程

  连日来,在东郭镇小党山村,机械轰鸣、车辆穿梭,数十台挖掘机紧张作业,100余名工人在垒筑护坡,北部山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小党山村耕地多分布在丘陵与山坡上,这些山坡地因块小、坡大、无路,是典型的“三跑田”,“看天播种、靠天吃饭”的尴尬局面一度成为小党山村农业生产的痛点。“耕地难、行路难、灌溉难,这是摆在我们村脱贫致富面前的三座大山。”滕州市东郭镇小党山村党支部书记贺成宝说,“东郭镇土地沙化严重,农户栽种的核桃树、桃树因为缺水浇灌,很多都被砍掉了。村民们年年扒泥叠堰、保水保田,耗费人力却收效甚微,一年只能收获一季的花生和地瓜成为了多数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
  像小党山村这样的村庄在东郭镇还有34个,乱石沟、零散荒坡制约了村民们的农业耕种,“土坡地,白费力,一年到头没收益”是耕种山坡地的真实写照。
  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充分盘活现有的山坡地?调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实现地力提升、农民增收、助力脱贫的目的?对此,滕州给出了积极回应。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举,全力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森林防火、文化旅游等工作,努力让东郭镇的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滕州市委书记刘文强掷地有声的话语,为东郭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经过深入调研、讨论,去年11月,总面积3.5万亩,涉及东郭镇34个村、3万余名群众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顺利上线。整个项目完成后,山区将形成层层梯田化、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优质农田,一改过去山区只种一季花生或地瓜的历史,真正让“三跑田”变成了“丰收田”。
顺应民意
满意率百分之百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惠民工程,为把土地整治项目这件好事办实,滕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解决诸如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成为项目推进的先决条件。“在项目申报的初期,我们通过实地踏勘和深入走访了解到,项目区所在地的农民才是实实在在的专家。”东郭镇党委书记颜丙磊说,“乡村的每一块田地、每一处通道、每一条沟渠,当地农民心中最有数。只有真正按农民的想法上项目、做设计,才能实现项目利益的最大化。”
  在山东明瑞土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牛得草看来,土地综合整治看似小事,却牵扯到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在滕州市自然资源局有关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前期对片区做了充分的考察和调研。按照全国耕地15个评定等级来看,东郭镇的土地定为8级左右的中下级,其核心问题就是灌溉水源跟不上。村民老龄化占比高,灌溉水源短缺,耕种土质相对较差,直接导致了这片区域大规模撂荒闲置。”牛得草说。
  通过实施地块合并、土地平整、坡改梯、石堰砌筑、土坎修筑等工程措施,对损坏的小山丘、小塘坝、蓄水池、大口井等水利设施进行整修,进一步完善引、蓄、灌、排相结合的农田水利体系,水土防护面积达到3万余亩,做到了渠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墒情。
  “项目硬化田间道路200公里,规划种植防护林1万余棵,复绿谷山矿山开采留下的生态顽疾。现在我们镇计划了‘三个一万亩’,一万亩种植品种优质的花生和地瓜,一万亩种植中药材丹参,一万亩发展瓜果林园。当地的耕作有望由一季变为两季,每个村每年预计新增集体收入5-8万元,实现增产增收增品质。”颜丙磊说。
土地增效
激发“三农”活力

  对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中央有要求,现实有需要,地方有实践。在已有政策基础上,试点工作赋予了地方两大政策杠杆。首先是强化耕地保护,允许合理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其次是盘活乡村存量建设用地,增添乡村发展活力。
  在项目施工第12标段现场,东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邓荣迎给记者算了比“土地增效”背后的经济账。他说,项目竣工后,可使大部分耕地质量至少提升0.6个等别,年可新增粮食产能400余万公斤,综合增产效益达到872万元。3.5万亩的山区土地经过综合整治后可新增耕地面积3100亩,全部归村集体所有。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是一个投入较大的项目工程,实施一个项目动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投入,既要慎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比重,更要考虑更为科学的“投入”方式。东郭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实行公开招标、国有公司监管、社会资本投资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有特色、有成效的“政府主导、社会投资、互惠共赢”的土地开发新路子,可为滕州贡献占补平衡指标3100亩,将有效缓解耕地保护压力,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滕州市立足保护耕地、保障发展,坚守耕地红线,认真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制度,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为解决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占补平衡压力大、项目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全市就社会资金引入问题开展了探索性实践,调整新增耕地投资标准,制定出台社会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立项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7个,新增耕地8000余亩,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占补平衡需求,确保了我市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为今后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环保项目等作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富民强镇
路子越走越宽

  土地整治不仅整出了一块块肥田,也整出了乡村新面貌。
  东郭镇谷山村地理位置偏僻,村容村貌差,基础设施落后,“空心村”现象极为严重。全村394户1380人,其中贫困人口25户49人,通过实施水源井配套、塘坝清淤等工程,该村700多亩丘陵山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为种植马铃薯、毛芋头等高产高效作物、提高群众收入、稳定实现脱贫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产生活条件变好了,村民张伟也是一脸笑意,“最近村里的变化确实很大,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我们种地不用像以前一样用牛耕,家家户户出门很方便。”
  家住蒋庄村的80后杜莉莉快言快语,“过去种地挣不了几个钱,我们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的田好多撂荒。”她说:“现在不同了,村里田值钱了,土地流转金由每亩500元涨到了近千元,农民还有种地打工的收入,挣钱顾家两不误,很多外出的人纷纷回来了。”
  有了平整肥沃的土地,村里就有了发展的基础。不少村不仅规划建设了万亩中药材基地、万亩优质花生地瓜基地、万亩林果基地,还吸引外商来投资发展观光旅游业,给村民们带来更多盼头。“土地整治地多了、路宽了、水到了、乡村变美了,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以前是我们给农民做工作,现在是农民主动要求实行土地整治,乡村振兴就在我们眼前。”小党山村村书记贺成宝如是说。
  如今在滕州很多农村,水泥道路纵贯四方,车辆穿梭其间;农田平整规范,水利沟渠交错;路两旁,绿化成林……一幅幅现代化的乡村美景扑面而来。滴水藏海,正因为中国大地上这每一笔细小的笔触,乡村振兴的画卷才越展越宽,绿水青山间的乡愁才越走越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