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以非正常面貌引关注是可悲的
2021年0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最近,著名作家贾平凹之女、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诗人贾浅浅的诗歌引发巨大争议,诗歌圈走进舆论的聚光灯下,再次热闹起来。
  贾浅浅写诗歌、做研究已多年,近期对其诗歌的争议始于1月份一篇名为《唐小林: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的文章。文学评论家唐小林在文章中认为,贾浅浅的诗歌完全属于一种“回车键分行写作”,这种白开水似的“浅浅体”诗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无聊当有趣,把废话分成行——仿佛是一路狂按回车键的产物。唐小林的文章对贾浅浅诗作的质疑被媒体报道之后,贾浅浅写的是不是诗歌,能否将脏词、秽物入诗歌等,都引发大众热议。有网友认为,继“梨花体”“废话体”走红之后,“粗话体”横空出世。
  但在此之前,贾浅浅的诗作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有人认为,贾浅浅写的是“儿童体”诗:她“从生活细节入手,有着朝圣者般的细腻与真诚,在古典美学与现代生活的夹缝中,找到某种黠慧的表达方式”,并“以自然和平等的审度”,达到了一种新境界,一种“自然和健康的爱欲观”。  
  贾浅浅的诗歌到底是“脏话体”还是很干净自然?她写的到底是不是诗歌?她的诗歌为何在网络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度?诗歌为何总以充满争议的面孔出现在大众话语视野里?诗人、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教授赵林云给出了他的分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看了贾浅浅那几首著名的诗歌,大多数网友是嘲笑的态度。贾浅浅写的是诗歌吗?为何网友群嘲,评论界则有很多点赞文章?
  赵林云:仅凭几首诗来评判一个诗人确实存在偏颇,不能就此说这个人创作的是垃圾,或者写得很有艺术性。应该从文本的整体性来看。就像不少评论家说贾浅浅的诗歌好,他们肯定看到了她那些极端的诗作,也看到了她好的作品。评论家们对好的诗作提出正面评价,没有对差一点的诗作进行批评和负面点评。但从艺术性价值的角度,评论家们也没有把诗人那些极端的诗歌当成正面的东西来肯定。
  我觉得贾浅浅的诗歌不是不可以批评,但是不能为黑而黑,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专门为了噱头来黑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屎尿屁、性器官等词汇可以写入诗歌吗?有这种诗歌风格流派吗?
  赵林云:大概在新世纪之交出现过一个“下半身”诗歌流派,这在当时影响很大,以诗人沈浩波为代表。后来还出现过一个“垃圾派”诗歌,诗人们自称是垃圾派。“垃圾派”说你们写下半身,那我们干脆就写地上的垃圾。这一派诗人姿态就放得更低,直接到“地上”去了。
  这是怎么造成的?诗歌发展到现在,是诗歌的现代性,或者说是后现代品质,给诗人创作带来的影响。
  这就像音乐,有各种类别,后来有了摇滚,摇滚乐里有独立精神,也有吸毒等负面东西,我们不能说有负面的就认为摇滚乐不好,但也不能说因为摇滚乐好,就认为吸毒是应该的,这是一种伴生现象。
  “垃圾派”诗歌创作现在还有,但影响非常小了。“垃圾派”后来没有进入到公众和诗歌理论界的视野中,也没有好作品出现,就销声匿迹了,“下半身”写作也没有了,诗人们不再写这类诗歌。但是,“下半身”诗歌中的一些元素在个别的诗作、个别的诗句里还有出现,没有什么爆点,大家也不去关注它。
  现在大家关注贾浅浅的诗歌,是因为这件事本身附带了很多其他外在的娱乐因素,才会引发公众狂欢式的关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贾浅浅的诗歌为何能引发普通网友如此大的关注度?
  赵林云:这个事件有很多引发大众关注的元素。一,是贾浅浅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女儿,如果不是贾平凹的女儿,可能大家关注度就不会这么高。第二点,贾浅浅是一个女诗人,女诗人的诗歌里写屎尿屁、性器官这些比较脏的字眼,更能一下子引爆了网络。对贾浅浅诗歌提出质疑的文章,应该也都触及了这些能引发关注的要素。
  其实,贾浅浅那几首极端的诗歌,在圈内,大家肯定也不会有什么正面的评价,也不会认为是好诗。但大家抱着更宽容的心态来看,或者说允许诗人们在探索的路上犯一些错误,付出一些代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从“梨花体”“废话体”到诗人余秀华等,诗歌总是以争议的方式出现在热点议题中,这是为什么?
  赵林云:每次诗歌引起大众的关注,都是以一种非正常现象出现。我觉得更多的是可悲。诗歌没有通过正常方式引起大众的关注,在正常状态下诗歌都是被旁落、被忽略的,甚至是被大众遗忘的。
  “羊羔体”“梨花体”“废话体”以及余秀华等一系列引发关注的诗歌创作,都带有很大的争议。但这里面也有区别,余秀华有些诗歌写得不错,赵丽华也有很有价值的好诗,“乌青体”等可能是纯粹来蹭诗歌热度的。
  这些能引发大众的关注,与大家的泛娱乐化心态有关,把文化事件、文学事件、诗歌事件都变成了娱乐事件来对待。贾浅浅的诗歌受关注,与她是名人之后,是教授,写屎尿等有关,都是噱头。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审美趣味、娱乐热点的关注点,可能也出了问题。
  再者,诗歌的口语化也好,世俗化也好,现代性也好,得允许诗人、诗歌去进行探索。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会付出这样那样的代价。就像后现代艺术创作,民间有些艺术家的探索可能到了模糊通俗、低俗、庸俗之间界限的地步。诗歌创作也一样,被传统文化、现代文明所忌讳、排斥的一些非常低俗、“下三路”的字眼其实也是要避免的。
  如果能够帮助诗人和诗歌写作者、诗歌爱好者,把这些过于后现代、过于庸俗化的东西从诗歌的视野里排除出去,那么在诗歌进行多方面的探索过程中,对诗歌写作、诗歌的普及是有帮助的。
  这种带有争议性的对诗歌的关注,给很多人带来了误导。这让很多人认为,诗人就是这样的,当代诗歌就是这样的,怪不得诗歌不受大众欢迎,原来已经烂到这种地步了。实际上,这些争议性关注,呈现的不是诗歌写作的整体状态,诗歌创作完全不是大家看到的这种片面状况。
  大量的诗歌写作者在兢兢业业地写作,或为自然写作,或者为当代生活写作,或是有社会担当,有诗意探索。很多诗人的作品既有社会担当,也有艺术价值和较高的审美水平,只不过现在的诗歌写作和大众距离相对远,好作品很难引起大众的集中关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