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族谱里的“先忧后乐”
2021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范乡之

  2001年2月9日,《齐鲁晚报》曾刊发一篇报道——《辽宁惊现范仲淹家谱》。我看到其中描述的文字记载与我少年时在家中看到的《虞邑范氏族谱》序言中所述大致相同,就将文章剪下保存。
  今年春节期间,收到从河南商丘寄来新续的《虞邑范氏族谱》。这部范氏族谱完整系统地记载了从范仲淹的先祖范隋、父亲范墉、儿子范纯仁、孙……一直到公元2012年,三十余代人的延续过程,从未间断。苏州范氏系字谱是范仲淹于皇佑元年(1049年)与苏州族人共同制定的,共20个字:“仲纯正直公,良士宗文伯,叔子希昌彦,友善可弥安。”范仲淹62岁时,于皇佑二年(1050年)正月初八在青州写成《续家谱序》传世。后来苏州族人五服内在朝举官者16人,以16人官名分为16房。范氏16房的后裔散布在全国各地。
  范仲淹与河南商丘虞城有特殊的情缘。他青年时期在应天书院读书五年,中进士后又在应天府(今商丘)做官,应晏殊之邀主持应天书院多年,为后世培养了众多人才。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科的状元王尧臣、探花赵概都是他的学生,也都是虞城人。一次殿试前三名,被虞城一县夺其二,是何等不易,这都是范仲淹辛勤培育的结果。虞城名仕王砺、王洙、王尧臣祖孙三代都与范仲淹有深交。范仲淹在应天府娶妻生子,他的长子纯佑、次子纯仁都在这里出生。范仲淹又将老母亲接来奉养。母亲去世后,又为母亲守孝三年。宋代各级官员的俸禄,由官府按职位高低批给若干田地,叫职田。应天府辖区内的宁陵、虞城都有范仲淹的职田。虞城有范氏族人管理职田。金人南侵,范氏族人南迁故里苏州。
  虞城范氏家族,是范仲淹在中原的重要支脉,系范仲淹的直系后裔。据《虞邑范氏族谱》记载:仲淹公生四子,长子纯佑,次子纯仁,三子纯礼,四子纯粹。而虞城范氏始祖,乃文正公次子忠宣公之后。其相沿世系是:文正公一传忠宣公,二传正路公,三传直业公,四传公义公,五传良臣公,六传士正公,七传宗聪公。
  忠宣公范纯仁的六世孙范宗聪,于元末明初携次子范文理从苏州吴郡返迁河南虞城。其后尊范宗聪为虞邑一世祖。繁衍生息,枝分叶布,至今传承27世,族众达三万余,分布在虞城、砀山、鹿邑、单县、曹县等100多个村镇。范氏族人,立业于耕耘,传家以忠厚,科第蝉联,忠孝节烈,代不乏人,其为官为宦,执教为文,皆秉承祖功宗德,嘉言懿行。牢记文正公“先忧后乐”之教诲,尊仁、义、礼、智之训良,守忠孝节烈之要旨,行急功好义之能事,成为虞城之名门望族。明清两代出进士5人,举人14人。虞城人范志完进士出身,明代末年曾任蕲州永平、山海关诸州总督,战功显赫,是继戚继光之后的抵抗外敌的民族英雄。受奸人诬陷,被崇祯皇帝处死,后经族人和群臣申诉得以平反昭雪,至今当地仍广泛流传着崇祯皇帝为范志完赐金头的传说。山海关老龙头有他的塑像,与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并列。
  明代天启年间,由任兵部左侍郎的范志完、任浙江道监察御史的范彦良、任蔚州兵备道的范志懋呈请朝廷恩准在虞城县城内建立了范文正公祠,明末毁于战乱,清康熙年间重修。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周围各县的范氏族人都派代表来参加祭祀活动。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此设立虞城县第二完小。
  特别珍贵的是谱中收录有范仲淹初续家谱时留下的序言和宋仁宗听说范仲淹筹划修家谱,在宋庆历六年(1046年)主动为范仲淹赐写的《范氏族谱序》,是宋仁宗唯一一次给当朝大臣的家谱赐序。正是因为《虞邑范氏族谱》记载有珍贵的历史资料,对研究范仲淹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明清以来历次续修的版本都被广为收藏。2012年版被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苏州天平山管理处等收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