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的淄博为什么选定这条路?
2021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梓博 张文珂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
  4月9日,在淄博经开区唐家山公园的施工现场,各类机械正在紧张地施工,一片忙碌的景象。按照规划,3年后这里将变成一座大型生态公园。这是经开区优化调整后,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
  这样的场景,不仅在淄博经开区,在淄博大学城、在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下称淄博先创区)、在齐鲁化工区的建设工地同样忙碌而热闹。
  一年前的4月7日,淄博官方围绕推进“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的城市发展思路,加快把淄博建设成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作出了对经开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等功能区进行优化调整的战略性决定。
  从表面看,这是一次“云淡风轻”的功能区调整,但本质是一次做大淄博发展“蛋糕”的眼光长远的决断。
  处在命运十字路口的淄博为什么选择这样一条路?一年间,淄博功能区优化调整被寄予了怎样的期许?对于未来,这座城市又该抱有怎样的期待?
战略考量
  对于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淄博而言,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不曾经历过的。
  2020年2月20日,淄博市统计局公布了经省统计局重新核算修订后的经济数据,2018年——2019年,核减后的淄博GDP数据分别为3573亿元、3642.4亿元,在全省的排名由第5位下滑至第7位。而比位次更重要的是2019全年GDP增量仅为69.4亿元……
  数据的背后,传递的是外界对于城市未来前途和命运的焦虑。
  淄博真的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真的到了需要重新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候——部分功能区和机构设置的调整优化便应运而生。
  作为淄博功能区优化调整的“首席构架师”,彼时的市委书记江敦涛深切意识到,淄博的凤凰涅 和加速崛起不仅仅是简单的提升,而是要对淄博的产业结构和城市框架进行彻底的高标准顶层设计。
  对于此次功能区的调整优化,外界普遍用“大思路、大魄力、大手笔”等赞誉有加的词汇来加以形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注意到,在2020年4月7日的动员会上,江敦涛对功能区优化调整给出了这样的定位:
  落实“主城提质增容、全域融合统筹”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整合资源要素、推进产城融合。有利于加快动能转换、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高质量发展重大增长极,将极大改善提升这些区域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乡面貌和民生事业。
  江敦涛反复强调,优化调整所涉及区域,是淄博城市形象的未来所在、城市功能的未来所在、城市竞争力的未来所在、高端产业的未来所在、生态环境的未来所在,必将为淄博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显然,这是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淄博的发展,为淄博未来谋划新的蓝图。
  此番功能区优化调整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背景是,过去几年,淄博作为老工业城市,面临着较大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压力,由于沉重的历史包袱,加之受制于现实条件,淄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显得“后劲不足”,与青岛、济南、烟台、潍坊等省内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城市的差距不断拉大。
  淄博人也因此有了“失落感”。
  另一方面,淄博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也显露出保守的一面,整个城市布局和发展并没有形成集约和规模效应,给人一种“土”的感觉。这与年轻人所向往的时尚与活力相差甚远。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了城市经济活力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本地年轻人的流失。
  除此之外,原先的功能区划分,有的受各种因素制约,开发建设面临瓶颈;有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发展思路、加大开发建设力度。
  而去年的那次功能区调整优化,就是为更好地满足淄博城市发展需要,更好地统筹整合资源要素,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拓展空间、释放动能。
  从这几个因素看,几个功能区的调整优化本身就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且势在必行。
产业优先
  淄博的兴盛源于110多年的工业发展历程。工业是淄博城市发展的灵魂之根,同时也是淄博“凤凰涅 ,加速崛起”的核心要素。
  一年前的那次功能区调整优化,涉及淄博经开区、淄博先创区、齐鲁化工区、大学城园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及淄博新城区共6个功能区。从面上看,6个功能区中,至少有经开区、先创区、齐鲁化工区3个功能区涉及产业问题。而放大来看,淄博新区、大学城园区和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亦同样背负金融、科教、文旅等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命。
  产业优先的意图,显而易见。
  以最受关注的淄博经开区为例,过去一年时间,其在完成复杂的划转工作后,着力点之一便放在了产业规划及招商储备上。
  “经开区将围绕‘四区一城’的发展定位和建设未来之城、绿色之城、活力之城、产业新城的战略目标,着力做好产业和空间规划。坚决不能把经开区按照一般的区域来建设,所有规划和建设必须体现淄博未来城市形象、城市功能、高端产业、生态环境的未来之城。”淄博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承友4月7日在谈及新的一个年度起点的工作时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谋划好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淄博经开区将按照第三代城市形态发展要求,集中打造几个全市重点功能性片区。
  产业是淄博经开区的重中之重,对淄博先创区亦是如此。
  面积134.77平方公里的淄博先创区,包含张店、临淄经济开发区的全部及桓台经济开发区的一部分。在功能区调整前,这三个地方行政边界错综复杂,缺乏统一规划且产业同质化比较严重。将三者整合进淄博先创区,便可实现整片区域的规划“一盘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源有机整合以及产业融合发展。
  根据官方定位,淄博先创区是淄博主城区“北联”“东优”的重要支撑,是淄博高端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一年来,围绕发展高端产业的战略部署,淄博先创区已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四大产业园区——在南部规划建设占地7200亩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在中部策划建设占地9800亩的绿色能源产业园;在西部建设占地2000亩的新材料产业园;在北部打造万亩特色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淄博高新区工委委员,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党组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郭成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下一步,先创区将做强做精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发展生态,将先创区打造成淄博高端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而齐鲁化工区代管张店东部化工区后,对标国内化工园区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上海化工区,由国内石油化工资质最高的北京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编制完成了“一区十园”的一体化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中高端化工达到70%,主导产业集聚度、产品关联度均达80%以上。
  “产业,还是产业,必须是产业。”各功能区依照各自定位,聚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发展“园区经济”,这体现了功能区调整优化之后,淄博在产业上发力的巨大决心。
城之未来
  在经开区、先创区、齐鲁化工区承担产业高端化重任的同时,淄博新区及大学城园区则被赋予了产与城的双重重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发现,江敦涛在多个场合谈到淄博城市未来发展时,都不回避淄博在城市能级上的劣势。他曾公开坦陈,虽然淄博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短板也很明显。如主城区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承载力不足,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力不足。
  基于此,江敦涛提出了通过“东优、西融、南拓、北联”做大主城区的思路,即主城区提质增容。他认为,主城区提质增容更重要的是提质,就是主城区城市功能布局、各种业态布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更有活力、更有品质。
  这种情况下,淄博新区和大学城园区在主城区提质增容方面的戏份,突然加重。
  张店区委常委、淄博新区建设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潘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功能区调整优化后,淄博新区已全面转入产业培育、建设提升、功能配套、管理服务阶段,目的是进一步强化淄博新区在主城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中心地位,提高新区的城市品质、活力、承载力、集聚力、带动力,力争成为落实淄博市委、市政府“打造公园城市、主城提质增容、全域融合统筹、交通快速通达”城市工作发展思路的生力军和主战场。
  而接下来,淄博新区将围绕建设和发展两个主题,突出加强城市建设,着力打造精致城区。同时,淄博新区还对产业进行高水平规划,着力打造会展、文旅、科创、金融、医疗颐养、教育、高端商业等“七大产业”,积极培育高端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同样是主城区“西融”的重要板块,大学城园区目前已布局各类院校8所,其中淄博职业学院、齐鲁医院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一期)已建成投用;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和基地即将开工建设。“大学城园区现有在校生约4.2万人,其中常驻教学科研人员和各类实用型人才约2200人。”淄博大学城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牛俊波说。
  除将加快构筑教育医疗、商务金融、文体旅游及淄博特色文化标示地,塑造青春活力、时尚健康、文化凸显的“城市会客厅”外,大学城园区也在强化与科教相关的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了齐鲁数谷等10个产业园区,形成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制造两大产业。
  可以说,淄博新区与大学城园区在产业格局上也互为补充,二者的任何探索和尝试,对淄博主城区“西融”都将别具意义。而放大至整个淄博来看,以功能区调整优化为代表的深层次探索,其意义不仅仅体现于当下。
  经历过计划经济时期辉煌的淄博,现在总有不甘。其凤凰涅 与加速崛起的愿望,在当下已是无比强烈。
  “我们沉默的时间太久了,作为淄博人,我希望我们的城市能够重新振作起来。”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淄博城市发展的淄博人,在肯定功能区调整布局的基础上,李文龙还表达了这样的期待。
  李文龙的期待,也是更多淄博人的希冀所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