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到底,探寻消化道中的“黑暗大陆”小肠镜发挥“大”作用
2022年08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弯曲犹如九曲十八弯的小肠,由于位置深且冗长,一直是检查的盲区,被称作消化道中的“黑暗大陆”;由于小肠疾病多起病隐匿,其诊断和治疗也曾是医学上棘手的难题。近年来,小肠镜的发展和普及打破了这一僵局,开辟了小肠疾病诊疗的全新领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小肠镜操作复杂,且操作风险远高于胃肠镜检查,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省消化病医院)消化内科李晓沛主任说:“小肠镜微创治疗让越来越多的小肠疾病不再成为疑难杂症。”
小肠内的“千里眼”
和“神枪手”

  据介绍,小肠镜一般分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DBE)、单气囊电子小肠镜(SBE)。“别看它全长只有2米,要检查4米—7米的小肠也毫不费劲,因为它有外套管及气囊,通过气囊交替充气、放气,内镜反复钩拉等操作,使可自由移动的小肠类似于撸袖套一样套叠于它的身上,从而到达小肠深处,直观清晰地识别小肠病变。”消化内科医生孟凡鲁说。
  小肠镜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对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和黏膜进行反复和详尽的观察,并可对病灶进行活检获得病理学依据,甚至可以对病灶进行镜下的微创治疗。
狭路相逢大显身手
  相比于传统的开腹外科手术,小肠镜微创治疗存在毋庸置疑的明显优势。“不用开腹手术就可以完成包括在小肠镜下止血、切除良性肿瘤—息肉、小肠狭窄的内镜扩张和切开、小肠血管瘤内镜下治疗等。”孟凡鲁医生说。
    另外,小肠镜在肠道狭窄的治疗上也可以大显身手。炎症性肠病(IBD)的常见并发症有肠道狭窄。按发生机制来分,良性狭窄可以分为炎性、纤维性及混合性狭窄3种类型。炎性狭窄是由于肠壁充血水肿和肠壁增厚所导致,应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多可缓解;而纤维性狭窄是慢性炎症反应长期反复刺激导致肠壁纤维化形成,通常药物治疗无效,大多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在小肠镜下完成肠道狭窄相关手术。

相关链接◥◥
小肠镜检查,这些要点要注意!

  哪些情况需要做小肠镜?专家建议,对于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小肠)出血及缺铁性贫血、怀疑有小肠肿瘤或增生性病变、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怀疑小肠克罗恩病或肠结核、不明原因腹泻或蛋白丢失、小肠内异物、手术时协助外科医生进行小肠检查、已确诊的小肠病变治疗后复查,以及相关检查提示小肠存在器质性病变可能者,可以考虑接受小肠镜检查。
  孟凡鲁医生特别提醒:除了严重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碍者,无法耐受或配合内镜检查者。其他患者只要能耐受,怀疑小肠疾病,均可以考虑采用小肠镜来进行诊断及治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