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医师以平凡之身筑患者希望防线
2022年08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T07
专题
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孙道如 刘峰 
  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的医师们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用仁心点亮生命,用双手护佑健康。他们精研医术,恪守医德,以技术的高度、学术的力度、服务的温度,聚群力、勇担当、克艰难、敢超越,为群众提供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在传染病防治事业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六病区主任 王飞  抗击结核,向高精尖领域不断努力
二病区主任 谷强业  医患同心,信任是治疗的基础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需要有敬畏、有情怀,更需要有大爱。”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六病区主任王飞这样说。每次王飞坐诊时,患者都是络绎不绝,其中不少是从菏泽、泰安等地慕名而来,因此他每天门诊接诊量都在70人以上,最多的一天甚至接诊了120余名结核病患者。对他来说,经常忙碌到下午4点多才吃上一口午饭是常事。
  结核病被称为“白色瘟疫”,19世纪时甚至被称为“人类死亡之首”。在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六病区,绝大多数患者都是疑难重症结核病患者,这对于科室带头人王飞来说,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手段,更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十足的耐心。
  在从医道路上,王飞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合格医生,一生都要勤奋学习,要不断汲取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患者负责。曾经重症肺结核患者的呼吸支持、生命维持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王飞积极前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引进开展了多项先进技术,用“老病新治”的思路率先在鲁西南地区开展了结核相关性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有效提高了相关疾病的救治成功率,该病区在结核相关性重症疾病、复杂性感染性疾病、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从医18年,王飞虽早已声名远播,但矢志追求结核诊疗前沿医术的初心仍未改变,他把每一次诊疗都当做“第一次”,怀揣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仁爱,让众多重症结核病患者重获健康、回归正常生活,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肯定和信任。
  严谨、负责、有爱心,是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二病区医护人员对科室主任谷强业最多的评价,不仅是因为他在尊重患者实际情况、科学治疗的前提下给予患者满意的方案,更因为他对处理医患关系问题得心应手。“对结核病患者来说,要住院治疗好几个月,期间用药比较复杂,往往会导致许多不良反应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当好倾听者,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竭力解决或改善患者身体的不适。”谷强业说。
  前不久,该病区收治了一位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前期在地方医院进行治疗时由于副作用较大且效果不佳,患者情绪十分低落,还出现了抗拒治疗的情况。在给患者进行诊疗时,谷强业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因为他始终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就是一味对症良药。“在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反复对患者解释和健康宣教后,老人终于意识到继续治疗的重要性,之后我们重新为其制定治疗计划,一方面通过药物手段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另一方面进行抗结核治疗,仅仅一个月时间,老人的痰结核菌涂片就转为了阴性。”谷强业介绍,像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在他身边。
  作为济宁市结核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谷强业是全市较早系统进修学习结核病等传染病诊断治疗及预防先进理念的医务人员,而他言传身教带出的众多学生,也已成为全市结核病防治的中坚力量。作为病区主任,在谷强业的带领下病区医护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对急危重症病例、易忽视问题、疑难问题及特殊问题进行及时讨论,争取最佳治疗方案,尤其是对合并慢阻肺、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慢性疾病的肺结核患者治疗上都颇有造诣。
  2017年,谷强业更是响应国家号召,作为山东省第九批援疆人才干部踏上了为期两年的医疗援疆之路。在遥远的英吉沙县,他将先进的结核病诊疗经验传播到当地,采取“集中授课+效果考核”“一带一”“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加强了当地基层卫生人员的结核病防治专业知识培训,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工作转变,提高了当地结核病防治和临床救治水平。
肝胆外科主任 曹新福  精准微创,勇闯“禁区”的刀尖舞者
九病区、重症医学科(ICU)主任 王雪云  “重”任在肩,守住生命之门
  古人常用“肝胆相照”一词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见、真心相待,这一成语也成为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肝胆外科主任曹新福的座右铭之一。从事普外科及肝胆外科临床工作近20年的他,始终在治疗上紧跟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利用微创模式把创口做小,让手术不再可怕,减轻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痛苦”是曹新福一直追求和实践着的心愿。
  近年来,国内肝胆科学科发展一日千里,从传统开腹到运用腹腔镜开展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肝癌切除术等,蝶变不断升级。为此,他多次前往山东省立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四川华西医院、上海瑞金医院进修学习。在其担任中心肝胆外科主任后,成功开展了腹腔镜肝肿瘤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保脾胰体尾切除、胃癌及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疝修补等复杂高难手术,填补了中心外科相关空白,特别是在肝胆胰胃肠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及精准外科手术方面,更是赢得了众多患者的赞誉。
  “前不久,我们还完成了两例肝门部胆管恶性肿瘤切除手术,肿瘤所在的肝门部血管纵横交错,位置险要,手术风险大,历来是肝胆外科治疗的难点,也被肝胆外科视为手术‘禁区’。在术中,我们不仅切除了肿瘤,还为患者进行了血管和胆管的重建。”曹新福介绍,这不仅对于医院外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更体现了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近年来诊疗技术水平的飞速提升。
  如今,曹新福和团队仍然在微创手术的治疗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希望通过更多更新的技术应用,让病患在得到充分医治的同时减少顾虑,用专业技术不断扩大影响力,为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重症监护室,它有一个人们熟知的名称:“ICU”。这里,是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后屏障。在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九病区、重症医学科主任王雪云是科室里的主心骨,不论白天黑夜,一旦有危急重症患者出现,她总会第一时间赶到抢救室内,即使是难得的休息时间,她也要在病房转上一圈,看看患者的恢复情况。
  “患者的托付是信任,被托付更是责任。这里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战,每一次都是背水一战。对于传染病患者来说,一旦到了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地步,不仅生命体征比一般危重患者要糟糕,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更是一场经验和汗水的考验。”王雪云说。前段时间,科室连续抢救了三名重症患者,且都需要接受呼吸机治疗,为抢救增添了不少难度,所幸在中心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共同协助下,王雪云和科室人员沉着应对,快速制定了诊疗方案,三名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回到了普通病房。
  而在重症监护室之外,九病区同样是王雪云奋战的主战场。肝炎、布鲁氏菌病、手足口病,不同于重症抢救,九病区以部分传染性疾病诊疗为主要任务,这里不仅病种较多,患者的年龄层次跨度非常大。为此,王雪云告诫科室医护一定要慎之又慎对待每一次交接班,并督促一线医生认真记录病历,为掌握病情、总结经验提供可靠资料支撑。
  “治疗过程中看到患者病情一天天的好转,这种感觉就像是我种下了一颗种子,然后看着种子慢慢发芽直到最后丰收,这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王雪云坦言,医者就要满怀仁心,不负患者信任及重托。既然选择这份职业就要心里时刻装着患者,自己多一分责任心,多一些坚持和努力,患者及家属就会多一分希望。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编辑:郭纪轩 组版:李腾 校对:易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