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再发力,链接前沿医学技术
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任晓平院士工作站”揭牌
2022年08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B08
健康
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本报济宁8月29日讯(记者 易雪 通讯员 朱国涛) 8月26日上午,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隆重举行“任晓平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暨学术交流研讨会。该工作站的落户标志着医院在名医强科建设方面又一版图的开启,通过任晓平院士团队对学科建设、业务开展等提供更多的协作与支持,将进一步推动医院医疗能力登峰,满足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更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
  “此次‘任晓平院士工作站’揭牌,对任城区卫生健康事业来说,既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标志着任城区在卫生健康领域人才引进、培养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必将对任城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任城区政府副区长孔繁华指出,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全区医疗机构的龙头单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创新,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希望医院在国家高端人才的引领下,努力探索医疗服务新模式、新路子,敢于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把新型服务模式与患者的多层次健康需求结合起来,做精做强做实,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任晓平院士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大骨科主任兼骨科研究所所长,修复重建显微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际外科学院院士、美国手外科协会委员、美国骨外科学和神经学协会会员,全球截瘫精准治疗联盟首席科学家及主席。在30余年的国内外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主要从事手部疾病、小关节成型、各类小关节置换、周围神经损伤与肢体再植、再造、以及肌腱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的临床治疗。现研究方向为脊髓损伤后功能重建术,作为全球该领域的领军人,其团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找到了解决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新的突破口——脊髓融合术。在这一研究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使他获得了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其团队已成为该领域国际领军者。
  在热烈的掌声中,孔繁华与任晓平院士共同为工作站进行了揭牌。任晓平院士表示,此次工作站的成立,为“脊髓融合术”创新理论的临床实践提供了良好平台,也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提供有力支撑。他希望今后双方通过加强沟通与协作,破解诊疗难题,让前来就诊的患者受益最大化。
  揭牌仪式后,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康复医学科等科室骨干,围绕科室诊疗范围及特色、典型病例分享等方面和与会人员进行了学术交流。任晓平院士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并通过病例分享,为大家带来前沿学术成果及临床诊疗新理念,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月兰表示,“任晓平院士工作站”揭牌,是一件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将进一步彰显医院影响力,塑造良好品牌形象。医院将以工作站成立为契机,抓住机遇,借梯登高,加速成果转化,助力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促进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并努力把工作站建设成为医院学术传承的平台、特色服务的平台、人才培养的平台、学术交流的平台,为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更高质量保障,切实提升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满足感。
  揭牌仪式现场。
推动DIP支付方式改革 实现医患保三方共赢
急救知识进基层,提升能力惠群众 济宁市急救指挥中心培训兖州区100余名基层乡医
  本报济宁8月29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王正忠 孔莉莉) 近日,汶上县第三人民医院召开DIP付费改革及病案首页填写专项培训,临床医护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培训。
  医院副院长张亚龙强调了病案首页填写对医保支付的影响,要求相关人员掌握培训内容,规范病案首页填写,特别强调临床医师对病历首页的疾病名称要写得准、编码要匹配得对,才能生成高质量的医保结算清单,并对目前全市推进的DIP分值付费改革从DIP分组、DIP付费、月度分组调整审核和空白病种等各方面向大家进行了详细解读。
  医院院长王正忠表示,希望全院所有工作人员要尽快转变观念,以发展的眼光去面对这次改革和挑战,进一步提高病案首页填写的质量,尽快适应政策要求,交出一份合格的改革答卷,最终实现医患保三方共赢。
  本报济宁8月29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张祺琦) 近日,济宁市急救指挥中心带领专家团队走进兖州区,举办两期乡村医生院前医疗急救培训班,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乡村医生院前医疗急救能力提升工程,来自兖州区各卫生院、村卫生室的100余名基层乡医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分急救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两部分,培训特邀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前来授课。培训中,市急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向乡医们详细介绍了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情况。根据季节特点、农村常见急危重症和乡医面临的实际问题,急救专家为他们量身定制培训内容,重点讲解了常见内科急症、急性中毒、气道异物、中暑、溺水等农村常见急症的救治,详细演示了海姆利克法、心肺复苏术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救命神器”AED等实践操作技能。乡医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在专家的指导下踊跃参与技能操作练习,培训现场气氛活跃。培训结束后,现场对乡医进行了急救理论与技能操作考核。
  培训结束后,受训乡医纷纷表示通过培训使专业知识得到了提升,实践技能得到了锻炼,希望市急救指挥中心能继续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让济宁市乡医都能得到急诊急救方面的专业培训,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更好的医疗急救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急诊急救服务能力和农村急救时效,济宁市急救指挥中心于2021年正式启动了济宁市乡村医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分别在任城区、高新区、经开区、太白湖新区、汶上县举办九期培训班,受训乡医1600余名,惠及62.8万名群众。下一步,济宁市急救指挥中心将探索建立乡村医生院前医疗急救培训长效机制,实现乡医院前医疗急救培训全覆盖,不断提升农村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为推进“健康济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医术精湛获点赞 热情服务暖人心
  本报济宁8月29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王正忠 孔莉莉) 日前,汶上县第三人民医院上演温馨一幕,患者徐女士将一面写着“服务热情,医术精湛”字样的锦旗送到了该院口腔科门诊,致谢医师的精心治疗和健康指导。
  徐女士之女一年来一直受口腔疾病的困扰,来该院口腔科门诊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解除了口腔疾病困扰。在治疗期间,医院口腔科医护人员服务热情,细致入微,使患者感受到科室服务的温暖。
  一面锦旗,传递的不仅是患者的感激之情,更是对医院服务品质的认可。今后,该院将继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继续用专业的技术、贴心的服务为每一位患者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人工肝支持,他脱离危险期 邹城市人民医院又填补该院技术空白
  本报济宁8月29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陈伟 潘丹 韩翠红) 日前,邹城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血液透析室共同协作,经李兰娟院士会诊,对一肝衰竭患者成功实施了人工肝治疗,填补了该院的技术空白。
  患者李某两月前体检发现患上了“肝硬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疗效不佳,出院回家。近日,李某自我感觉全身乏力,双腿水肿,意识到肝病加重,急到邹城市人民医院肝病门诊就诊。医师发现李某面色晦暗,皮肤及眼球均有黄染,双下肢重度水肿,病情危急,遂收住院治疗,完善各项检查后,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期”。
  “慢加急性肝衰竭,一般是指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的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综合征,可合并肝性脑病、腹水、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以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预示着肝脏功能受损严重,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邹城市人民医院肝病中心主任丁贵杭说。
  鉴于李某病情严重,该院及时与树兰医疗李兰娟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分析了患者病情,提出了治疗方案,建议给予人工肝治疗。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的体外支持系统,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和赢得时间,是肝衰竭救治方面一个相对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丁贵杭介绍说。
  该院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家属同意实施人工肝治疗。肝病中心与血液透析室通力协作,精准评估了李某治疗前、中、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做了充分的准备,随后,顺利为李某实施了人工肝治疗,治疗后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李某脱离危险期。
  邹城市人民医院首次人工肝治疗的成功开展,提高了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等的救治成功率,标志着该院在治疗重症肝病方面的技术有了质的提升,也标志着血液透析室自开展床旁血滤(CRRT)后技术整体实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编辑:郭纪轩 组版:李腾 校对:陈睿潇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