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慢性病发病率迅速上升,目前聊城市明确诊断的居民慢性病患者接近二十万人,又以老年体弱者偏多。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付红英提交《关于解决慢性病吃药难的建议》提案,她以阳谷县为例指出,阳谷县慢性病患者现已达两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到69%以上,精神类疾病占4.8%左右,继续帮扶人员占17%。在60岁以上老人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占到50%,脑卒中患者占20%,恶性肿瘤患者占20%。
记者 张同建
通讯员 梁兆坤
不让慢性病购药成为
患者治病路上的拦路虎
付红英委员说,随着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推行,纳入集采的药品种类越来越多,剂型规格越来越丰富,药品价格有了大幅下降,如:高血压用药阿托伐他汀10mg*14片原挂网价39.17元/盒,现在1.68元/盒,精神类疾病药物利培酮片1mg*30片原价25.64元/盒,现价1.47元/盒,糖尿病用药拜糖平规格50㎎*30片原价61.92元/盒,现在5.42元/盒等,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提升了群众病有所医的获得感。特别是慢性病人在门诊报销完后,需要自己承担的费用很少,所以好多药品价格已经不是阻碍老百姓吃药难的问题了。
慢性病患者大部分常年居住在农村,以留守老人居多,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无法照顾到老人的饮食起居,还有一部分老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麻烦儿女,所以购买慢性病药就成为他们吃药治病路上的拦路虎。
她还说,由于乡镇(社区)卫生院发展不平衡,药品种类不全,好多慢性病用药必须到县级医院购买。农村慢病特病患者特别是距离城区较远的患者往往需要先到乡镇驻地然后乘公交再前往县级医院购药,有的交通费比药品价格还高。另外县级医院就诊病人比较集中,排队等候时间较长,这种就诊取药方式对于本就身体状况不好的慢病特病患者来说极为不便,常常造成“忍、拖、抗”的断药现象。
要充分发挥智慧村医
健康扶贫的优势
付红英委员建议,市县卫健部门、医保部门应密切配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精神,推进县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提高乡镇(社区)卫生院业务水平,增强对慢病的管理能力,让群众就近享有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真正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让慢病真正留在乡镇及社区医院。
由乡镇卫生院建立慢性病管理中心,为每位慢性病患者建立档案,分类管理,再结合各乡镇村级卫生室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采购、送药、服药、复诊等服务,解决留守老人吃药难问题。以阳谷县为例,现有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级卫生室约670余所,基本实现了村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由村医为辖区内一些用药方案稳定、依从性良好、病情控制平稳的慢性病患者代购慢性病药,这样真正解决了老百姓吃药难的问题,充分发挥了智慧村医健康扶贫的优势,打通在吃药治病上的“最后一公里”。
她还建议政府应按照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对慢性病人的管理数量给予一定的政策或资金扶持,确保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和功能定位。
力争2023年医防融合
慢性病管理在全市开展
今年7月,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答复,为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果,建立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服务机制,2021年聊城市确定在东昌府区、莘县、阳谷、东阿、高唐5个县(区)启动开展了“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肾病综合征、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工作。各试点地区结合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依托家庭医生团队和工作室建设“三高之家”,承担稳定期患者的常规药物治疗、随访管理和高危人群干预。依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三高基地”,承担首诊患者和病情不稳定患者提供个性化方案制(审)定和线下、线上协诊服务,依托县级医院建设“三高中心”,负责难治性、复杂性“三高”患者及“六病”等并发症的诊治和院内就诊患者医防融合服务。全市已建成三高中心5个,三高基地28个,三高之家243个,家庭医生签约高血压患者中实现评估后分级管理数216478人,家庭医生签约糖尿病患者中实现评估后分级管理数74385人,家庭医生签约高血脂患者中实现评估后分级管理数34145人,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22年要加快“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力争到2023年“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工作在全市普遍开展。
积极推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工作室、慢性病诊室、健康驿站在门诊楼层的布局,以患者为中心建立“预约-健康驿站建(更新)档随访-定向分诊-诊间健康评价和就医取药-诊后健康指导-复诊(下次随访)预约”的服务流程,明确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在门诊的责任分工,有效落实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在同一门诊区域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门诊服务医防融合。要按标准配备相应的设备,切实发挥好健康驿站和智慧随访设备作用,患者随访血压、血糖数据要实现自动上传。对需要向上线上协诊的患者,尽量在诊间通过远程会诊即时完成协诊,提高协诊效率。需要线下协诊的患者,要与三高中心协调员对接明确好并告知患者具体就诊时间和接诊人员。
推行门诊慢性病诊疗、取药和报销服务向村居(社区)延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梳理的“三高”患者服用药品种类、来源情况,建立“三高”患者药品需求台帐,根据预计用药周期和配送周期及时采购相关药品,分级下沉到村居(社区)。对因延伸服务下沉药品结算量大、资金占比高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协调医保部门快审快结,提高结算效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签约医生团队慢病管理服务,在安全、合理、有效的前提下,为符合条件的签约慢性病患者优先提供长期处方服务,原则上可开具4~12周长期处方,减少其往返医疗机构的次数。积极推进上门服务,为失能半失能高龄老人、残疾人、终末期患者等确有需求的人群提供上门医疗卫生服务。
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在就诊之外建立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沟通联络渠道,家庭医生定期主动联系签约居民了解健康状况,推送针对性的健康信息。循序渐进积极扩大签约服务覆盖率,逐步建成以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制度。鼓励组合式签约,按照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网格化布局,引导县级医院采取“包干分片”方式,通过对口支援、科室共建、人才下沉等多种途径,与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起壮大签约服务力量,共同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市政协委员付红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