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3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活起来”
昌邑入选山东省首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3年05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5月24日讯(记者 蔚晓贤)5月23日,山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昌邑市举行。据了解,近年来,昌邑市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总方针,探索形成了具有实践和推广意义的“保得住、用得好、活起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目前,昌邑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处、居山东省县区首位,先后入选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录、山东省首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荣获第五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近年来,昌邑不断加强资金整合利用,先后争取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6000余万元,高标准完成国保单位昌邑抗日殉国烈士祠等20余处革命文物点的修缮保护。实施红色历史记忆抢救工程,奔赴5省8市及市内330多个村庄,走访老战士、老党员和革命先辈后代600余人次,征集实物400多件(套)、资料1800余份,保存文字记录40多万字、影像资料2000多小时、珍贵图片近3万张,总结提炼了100多个有深度、有温度、有激情的革命题材故事,保存和丰富了文物资料。
  搭建红色展馆平台,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有载体”,秉持共建共享、群众参与理念,在红色展馆建设过程中,改变以政府为主的形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让革命文物展馆的建设成为群众“自己”的工程。展馆硬件建设方面,在利用好已修缮的文物建筑的同时,结合闲置旧居老屋改造做好展示,追求内在美,不在豪华程度上做文章。在展品征集的过程中采取“众筹”模式,由群众提供展品,所有权归群众所有,展馆拥有展示权,有效解决了革命文物展品征集难问题,建成姜泊村史馆、瓦东村史馆等红色村史馆118个。
  搭建集群发展平台,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有品牌”,将工业集群发展思维运用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中来,系统梳理革命文物资源,科学规划、连片保护、统筹展示、叫响品牌。在龙池镇构建起以昌邑市委党校新校和中小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为核心,红色马渠、星火瓦城、英雄白塔三个片区为支撑,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等五个展馆为特色的“一心、三区、五馆”格局,叫响“红色龙池”品牌。卜庄镇建设修缮西海军分区后方医院、胶北特委旧址、峻青文学馆等红色革命阵,形成集群保护、整体展示、品牌打造新格局。
  把革命文物作为激发爱国热情的生动教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载体,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87处红色教育基地累计接待各类团体4000多批次,营造形成学习先烈、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规划设计了东、西、南三条红色旅游研学路线,将34处红色景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鼓励、扶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社会培训机构、旅行社等市场主体参与红色文旅产业发展,通过形象推介、资源共享,与国内大型红色文旅经营主体建立合作签约关系,引进更多客源。近年来,红色景点片区接待省内外旅游、研学等400余万人次,红色文化旅游收入达到10亿余元,逐步叫响昌邑全域红色旅游品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