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组织在推动企业创新创效中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能源新材料公司东华科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孙文丽
2023年07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摘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企业实现内生增长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山东能源新材料公司东华科技坚持以创新发展为统领,着力搭建“党委领导、工会发动、劳模带动、创新推动、工作互动”的全员创新体系,全方位实施“五聚五提”工程,不断提升产业工人创新力,为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不竭创新活力,有效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工会组织 企业 创新
一、企业简介
  山东东华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世界五百强企业—山东能源集团,是山东能源布局新材料产业板块的骨干企业。公司现有5个分(子)公司、事业部,年可生产熟料、水泥700万吨,余热发电1亿度,处置固体废弃物7.8万吨、危险废弃物10万吨,搭建起集石灰石矿山开采、熟料、水泥、发电、固危废处置为一体的绿色建材产业架构。公司“东华牌”水泥广泛应用于高铁、高速、机场等国家级、省级重大工程项目,代表性工程有济青高铁、济青高速改扩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济南穿黄隧道等。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国用能企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并获得了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中国建材500强企业,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淄博市首届市长质量奖等荣誉称号。
二、实施背景
  当前,水泥行业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国家“双碳”目标出台,去产能的政策力度、环保建设力度和水泥行业整体转型发展力度都在不断加大,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都将面临成本、质量、效率、效益的压力。在此情形下,对于企业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以获得市场竞争力、话语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工会组织作为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发动职工力量、凝聚职工智慧上具备较强优势,在推动企业创新创效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面对当前严峻的困难形势,开展好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职工的创新能力、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依靠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激活企业创新活力,是工会工作服务于企业大局、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选择和途径。
  东华科技公司现有职工595人,党员213名,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300人,占在册职工总数的50.4%。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145人,占在册职工总数的24%;取得技能职业资格的151人,占在册职工总数的25.3%。充分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提升产业工人、技术人员的创新力尤为重要。
三、主要做法
  多年以来,在东华科技公司党委的引领指导下,公司工会聚焦全员创新,先后制定了《全面构建全员创新创效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全员创新创效激励管理办法》《创新体系建设管理办法》等系列办法,逐步建立起了以“一个省级院士工作站、一个研究所、四个市级技术中心、八个创新工作室”为基础的“一站一所四中心八室”多维度创新平台阵地,从培育创新人才、激发创新创效活力等多个方面发力,深入开展职工创新创效活动,积极打造全员创新模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薪加柴。
  (一)聚焦党组织建设,提升职工凝聚力。自2019年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以来,公司将“三会一课”与车间班组例会、班前班后会相融合,积极运用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方法和工具,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难题,引导全体员工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积极创新的激情和热情,激发了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的精气神。多年以来,在公司党委的引领指导下,公司工人党员占比高达30%,公司先后荣获山东省建材行业“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能源集团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
  (二)聚焦培训培育,提升职工技能技艺。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近年来,依托精益学堂、劳模(高技能人才)技师工作室等平台,公司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全员岗位练兵、“名师带高徒”等活动,全面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各创新工作室常态化开展创新活动,设定“工作日”,组织创新团队成员开展集中轮流授课、实物讲解、技术交流、技术攻关等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OPL单点课等各类培训500余场次,参训人员达1万余人次,结成师徒对子40余对。
  (三)聚焦工匠精神,提升争先创优激情。自2018年以来,公司坚持每年度开展一次“东华工匠”评选活动。重点从其技术创新、技能技艺等5个方面进行评定,评选为“东华工匠”后,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元,并在荣誉管理期内,按每月500元标准收购其技能绩效。同时充分利用公司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在全公司营造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公司现有东华工匠32名,淄矿集团工匠41名,淄博工匠3名,山能工匠1名,齐鲁建材工匠2名。
  (四)聚焦阵地效能,提升创新创效活力。积极同阿里、腾讯等业内顶尖科技公司和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大学、院所合作,先后成立了水泥工艺创新研究室、特种专用水泥开发研究室、水泥工业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泥窑协同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功能性粉体新材料研究院,推动公司创新创效不断提档升级。同时不断发挥创新工作室在群众创新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引导技术、技能人才领衔建立创新工作室。公司现有创新工作室8个,其中2个山东省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3个淄博市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依托各创新平台,广泛开展“五小”创新竞赛、合理化建议征集,创新“问题转提案,提案转创新,创新转成果”的“三转”模式,促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项目的转化落地。今年共征集合理化建议80余条,五小成果20余项,群众创新项目40余项。
  (五)聚焦岗位创新,提升全员创新合力。公司坚持凝聚全员合力开展创新活动。以“全员参与”为根本,探索由“消缺”向“创效”转变,先后导入岗位创新、精益项目等模块,搭建了“岗位-班组-创新工作室”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引导全员立足实际,按照“诊断→识别→整改→固化→持续改善→创新”的循环流程开展岗位创新提案。近两年来,共征集岗位创新提案5371条,员工参与率达99%,创效近40万元;共有31项技术革新、管理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得省级科技奖14项,市级科技奖2项,省级管理成果奖11项,市级管理成果奖4项。同时,成功授权专利64项。
四、实施效果
  通过公司工会全面发挥自身作用,推动全员参与创新创效,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实现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搭建了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在公司不断培育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搭建起了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公司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公司先后有84人次分别荣获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山东省建材行业首席技师等19项荣誉称号。孙娟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山东省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张继兵创新工作室被淄博市总工会命名为淄博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公司熟料事业部质控中心化学分析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
  (二)职工干事创业作用发挥成效显著。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凝聚了职工的向心力,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学习热潮。充分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了职工的创新潜能、创造活力和竞争意识,增强了职工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出了广大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对企业转型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三)企业转型发展健步前行。公司在创新赋能上下功夫,做足“智+”和“碳-”文章,重点布局钙基新材料、循环经济、数字化及“碳中和”三大产业链,聚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四化”(高端化、生态化、智能化、集约化)、“四零”(零购电、零排碳、零排废、零化石能源)省内首个钙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助力新材料强省建设实现新突破。水泥“工业大脑”持续升级2.0版,实现生产全线智能控制;建成全球水泥行业首个氨转氢中试基地,成功实现替换化石燃料10%-15%,氨转氢项目已入围首批中国建材联合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欧盟氢能委员会专家认为该项目超过了目前欧洲在此领域的氢能技术水平;建成水泥行业碳资产管理平台并上线运行,对生产环节碳排放进行全过程管控,达到智能控碳减碳的预期效果。
  (四)企业形象不断提升。公司创新工作赢得了各级地方政府及单位的好评,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社会口碑和政府口碑。2022年,东华科技公司被山东省总工会评为第三届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还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国用能企业能效“领跑者”企业、环渤海地区技术创新型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第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中国创新建材企业100强、中国标杆智能工厂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