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对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近年来,随着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动车迅速发展,公共自行车像被遗忘在街角的孩子,略显落寞。如今,青岛市即墨区600辆公共自行车月均骑行仅600人次,数据确实尴尬,也从侧面反映出市民出行方式的转变。
不单单是即墨,此前,全国已有多地宣布公共自行车停运。从街头一景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该何去何从?一些专家和企业人士分析认为,多地公共自行车“挥手作别”已有前兆,其可持续发展长期面临“内困外扰”。网点车桩少、投放车辆少、注册流程复杂,便利性大打折扣,很难吸引骑行者。
还有部分企业人士认为,共享单车是市场资本化运作的产物,公共自行车是拥有政府背景的民生服务项目,各有利弊和特色,两者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还应实现互补发展。 记者 宋祖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