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多发伤是一种患者在短时间内遭受多个系统或器官严重损伤的复杂疾病,临床上需要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团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全面照顾患者的多重需求。而在重症多发伤领域,多学科团队协作(MDT)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相对有限[1]。鉴于此,本专题报告研究MDT护理模式在重症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情况,以及该模式对救治时间和预后的影响,以期为重症护理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指导,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依据重症多发伤的临床诊断标准,选取接受MDT护理模式的18例重症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研究组内男11例,女7例,年龄在18-59岁,平均年龄(36.93±3.82)岁;选取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18例重症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对象,对照组内男12例,女6例,年龄在18-60岁,平均年龄(36.98±3.87)岁。以上研究对象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2.方法
对照组对象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患者在急诊科进行分诊,病危患者被转送至抢救室开展吸氧、开放气道等相关处置,以快速稳定患者病情。一般患者则给予全面了解临床状况,开启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及时接受必要的检查。
研究组对象接受MDT护理模式干预:(1)建立专门针对重症创伤急诊救治的MDT护理团队,全面探讨并确定合理、可行的护理方案,确保重症创伤患者在急救时间节点内得到高质量护理[4]。(2)MDT护理团队高度协作,迅速识别重症创伤患者,优先处理紧急病情,并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转入相应科室得到进一步专业的护理和治疗[2]。(3)在重症创伤患者进行MDT护理过程中,始终监控其护理质量。并对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确保MDT护理模式的顺利运行和持续改进。
3.结果
3.1患者救治时间节点对比
3.2组间预后情况对比
4.讨论
重症多发伤是一种复杂的医疗问题,涉及多个系统或器官的损伤,因此有必要引入MDT护理模式,以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和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内患者各项救治时间节点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形成明显差异;研究组绿色通道时间窗达标值为100,病危1例,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形成明显差异。究其原因:MDT护理模式促使每位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充分发挥,共同协商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也使得救治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极大地提高了救治效率。
综上所述,MDT护理模式在重症多发伤患者应用中具有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温鸿毅,于秀婵等.ERAS护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术后免疫指标、炎性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3,45(10):1594-1597.
[2]蒋楠.风险识别理论预见性护理在四肢骨折多发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养生,2023,23(08):621-623.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