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重复千遍后,她等来“星星”的告白
——一位90后“守星人”的坚守与快乐
2024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静在与孤独症孩子进行互动。 记者 赵彦辰 摄
     “你好!赵静阿姨。”当赵静听到从康康口中说出的这几个字后,她一下子愣住了,接下来便是巨大的惊喜感。“太不容易了。”赵静说,一句“你好”,此前她对康康说过不下一千遍,可从无回应。如今这俩字真切地从康康口中说出,她怎能不又惊又喜?
  3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临沂市社会福利中心采访康复治疗师赵静,当她说起康康首次说出“你好”时依然无比激动。作为一个90后姑娘,她如何就当起了孤独症康复治疗师?这份特殊的工作又给她带来怎样的感受?在“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到来前,记者专程倾听赵静讲述自己的故事。

  记者 李其峰 片/记者 赵彦辰

千人千面的“星宝”
  “我喜欢小孩子,毕业后来到临沂市社会福利中心并接触到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辛酸经历让我一直放不下。”2017年,出生于1994年的赵静走出校门,来到社会福利中心成为一名儿童康复治疗师,一颗致力于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心就此埋下了根。
  身份的转变,让她对孤独症儿童的认识更加全面。
  每天排满的日程,赵静需要不停地与孩子们对话,有时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一句话需要反复数次地说下去。“孤独症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需要不断地温柔地去向他们打招呼。”赵静说,在临沂市社会福利中心长大的孩子都是被原生家庭遗弃的,经历过不幸的他们尤为脆弱,日常的相处中需要持续地注入更多的温柔。
  “世界上没有症状相同的孤独症儿童,特殊的他们千人千面,有的会重复无意义的动作,有的语言沟通有障碍,有的对外界事物敏感度不高。”工作七年来,越来越多的“星宝”出现在赵静的视野里,而爱和耐心,让她和孩子们越走越近,直至拥抱在一起。
重复千次的“你好”
  每当聊起这些孩子,赵静目光就会变得温柔又充满希望,好像星星就在她眼中。而这些“星星的孩子”里,又数小康康最让赵静放不下。
  “康康四岁的时候来到了我们福利中心,刚开始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语。”这是常见的孤独症儿童情况,但这么小的孩子情况又这么严重,这让赵静心疼不已。
  为了尽可能给他一个完整的童年,赵静扮演着数不清的角色:医护人员、老师、妈妈、姐姐……从各项肢体技能训练,到语言对话,为了让康康尽可能适应外面社会的成长,如何对人热情地打招呼她就教了三年,一声“你好”重复了不下千次。
  对于孤独症孩子的治疗像是从人间拥抱星河,路途遥远且辛苦,赵静的这段旅程在数年后迎来点点星光。
  “你好!赵静阿姨。”
  结束一天康复的赵静准备起身离开,康康轻轻扯住了她的衣角,喃喃说道。
  康康突然的改变让多年来持续付出的赵静兴奋不已,为了不打扰到孩子的恢复进程,赵静强忍内心的激动,回到办公室关起门,尽情地享受着孩子带给她的幸福时刻。
  如今,小康康已顺利进入校园,开始和正常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越来越多的孩子从临沂市社会福利中心健康地走出去,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拥抱也越来也多。
  细心的赵静有一个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几名孩子的成长日记。“他今天来到福利中心啦,是一个四岁半的帅气小朋友。”“第一次进行声音和光线敏感度反映,孩子很听话。”“他第一次主动拥抱了我……”日记里记录的,是临沂市社会福利中心里每一名孤独症孩子成长中的小事,句句饱含爱意。赵静说,她的记录还会继续下去。她记下的既是孩子们的成长,也是自己无悔的青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