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4月17日在美国纽约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拍摄的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 新华社发
当地时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仪式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举行,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将缴获的38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移交中国政府。下阶段,中方有关部门将适时安排文物的回运工作。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已成功追回15万余件流失文物。
本批大部分为
中国藏传佛教文物
据悉,此次返还的38件中国文物艺术品大部分为中国藏传佛教文物,时代为元至明清时期,类别丰富、工艺精湛,其中的牙雕、木雕作品以及壁画残片较为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今年3月,由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缴获。国家文物局获悉消息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开展核查等相关工作,与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密切协作,在美方职能部门配合下,成功实现文物返还。上述文物在纽约接收后,国家文物局将适时安排文物回运工作。
2009年1月14日中美两国首次签署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以来,中美合作成功实现15批次504件/套流失美国的文物艺术品回归中国。本次返还是自2024年1月中美谅解备忘录有效期顺延以来,中美政府职能部门成功开展的首次文物返还合作。
4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将缴获的38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移交给中国政府。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林剑表示,当地时间4月17日,中方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接收了美方返还的38件文物艺术品。这批文物艺术品类别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今年3月被美方缴获,中方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开展了核查等工作。在美方的配合下,成功实现了文物的返还。下阶段,中方有关部门将适时安排文物的回运工作。
68件流失英国文物
跨国追索25年
我国对流失海外的文物从未曾停止过追索。
2020年,中国政府一场持续25年的跨国文物追索行动画上圆满句号。成功将流失英国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国。
1995年2月的一天,中国驻英使馆文化处得知,在侦破一起国际文物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大量疑似中国文物。同年3月,英国警方截获一个国际走私集团运抵英国的共计7辆卡车的走私文物。中国国家文物局派出人员前往英国,鉴定确认为走私的中国文物。
之后,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多部门组成联合小组,通过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谈判等多种形式对这批流失文物展开追索。这也打响了我国从国家层面,利用法律手段追索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第一枪。
此后3年多,中方历经复杂艰辛的取证、诉讼和谈判过程。犯罪嫌疑人同意归还3000多件文物,这批文物1998年被运回中国。不过,由于案情复杂,当时还有68件涉案文物未能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所有权争端,一直被扣压在英国警方仓库。
此后的20多年,中方始终没有放弃对这68件流失文物的追索。2020年1月,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联系我驻英使馆,告知因购买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时间超过追诉期,该批涉案文物被界定为无主物,主动提出希望将该批文物归还中国政府。国家文物局立即组织重启追索机制,向英方发出追索函,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返还要求。2020年7月29日,中方赴英方仓库现场清点,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追索文物共68件,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同意全部归还。
2023年就有多批次
流失海外文物回归祖国
由于战争抢劫、非法走私等多种原因,中国文物长期流失海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超过300批次、15万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
近年来,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多层次提高的崭新阶段,2023年就有多批次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2023年5月9日,经国家文物局授权,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接收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向我国返还两件非法流失的重要石刻文物。两件文物是在一起刑事案件调查中被发现的。国家文物局2022年4月获悉消息后,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等相关机构密切协作,在美方职能部门配合下,成功实现文物返还。
2023年8月24日,瑞士向我国返还5件文物艺术品。这些文物是由瑞士联邦文化总局文化遗产移交中心分别在4起刑事案件中查获并没收。自2022年12月起,国家文物局与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密切协作,在瑞方职能部门配合下,成功促成此次文物返还。
2023年3月至6月,7根圆明园流失的汉白玉石柱顺利入境,并于当年10月13日在北京圆明园进行展出。这是继马首铜像之后,又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这7件石柱文物于1860年流失海外,后被挪威一家博物馆收藏。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政府、高校、机构、社会力量通力合作,历经十年,最终促成挪威收藏机构向中方捐赠这批石柱文物。
2023年10月25日,经国家文物局授权,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接收澳方向中国返还的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一件古生物化石。其中三件为澳方在海关入境环节截获,另有两件为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和澳大利亚友人捐赠。 据新华社、央视新闻、正观新闻、极目新闻、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