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博物馆深耕运河文化,赋能城市发展
文化味、烟火味融合生活
2024年08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 纸 蝶 变  只 为 一 城
0531-85193700 13869196706
读者热线>>>
2024.8.6
星期二
  李彦霏 通讯员 黄晓晨 济宁报道

  从早期的馆内讲解服务,到“文博大课堂”走进中小学,再到各类特色社教活动的开展,活动实现不断创新进取。如今,济宁市博物馆以传承和弘扬大运河文化为使命,不断完善博物馆教育体系,带着“烟火气”和“文化味”融入生活,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
  “对话千年运河?重拾运河记忆”主题社教活动。

  小讲解员上岗
收获游客好评

  7月30日,走进济宁市博物馆(文化中心馆),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孔子立体壁画,各类仿古建筑、文物陈列有序分布,令人仿佛穿越时空。建筑中心螺旋式的结构令人眼前一亮,展厅布局精巧,各种立体仿古模型古朴逼真。
  济宁市博物馆(文化中心馆)自正式开放以来,已成为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的重要场所。该馆位于太白湖新区济宁市文化中心,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马里奥·博塔主持设计,整体建筑由几何形叠加而成,总建筑面积达27000余平方米,地上四层,馆内陈列着16万件,套珍贵藏品。
  馆内陈列展览区常设7个大型固定展览,包括以反映始祖文化、邹鲁文化、儒家文化、水浒文化为主线的济宁千秋展,以数字化手段展示当代美丽济宁的具有临场性、交互性、参与性特点的数字济宁展。
  深入展厅,稚嫩的声音传来,一名身穿红色志愿服的孩子正热情地引导着前来参观的游客,为大家细致入微地讲述着每一个文物的来历,生动地讲解着历史典故和故事,耐心地介绍着各类模型。“这里是李白与杜甫相遇的场景复刻,曾经,两位伟大的诗人在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留下了千古佳话。”志愿者讲解员王艺洲有条不紊地引导着游客,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
  讲解结束,他带领着游客又回到了起点,圆满完成了展区内所有内容的讲解。他的朋友胡奥一直都跟在他身边,他们是一起参与暑期公益讲解的初中生。胡奥的父亲胡昱跟随两人并拍下他们讲解的视频,“通过孩子的朋友了解到在博物馆可以进行讲解,认为这对孩子是一种难得的历练,同时也非常有意义,所以很愿意让孩子来试试。”
志愿活动火爆
社教深入人心

  像这样参与到暑期小小讲解员公益讲解活动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通过一次次的讲解,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表达能力和知识储备,更在与游客的互动中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对于家长来说,看到孩子在社教活动中的成长和蜕变,满是欣慰和骄傲。
  当暑假到来之时,济宁市博物馆(文化中心馆)为孩子们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丰富的社教活动。对于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工作人员通过生动有趣的科普,深情讲述那些深受孩子们喜爱、充满趣味的历史典故,并且组织孩子们通过充满创意的折纸、色彩斑斓的绘画、妙趣横生的彩泥以及独具匠心的贴画等方式来精彩地完成对传统文化的独特展示。
  年龄在6至12岁的孩子们则有机会参与到“小小讲解员”的活动当中来,然而面试的过程相对较为严格。“我们会给招募的志愿者一份精心准备的资料,并给他们一周的时间去用心学会其中的丰富内容,一周之后便会进行严格的面试和全面的考核。”济宁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翟滢介绍,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积极性极高,大部分都能够顺利通过面试。
  12至18岁的少年除了能够担任讲解员这一重要角色之外,还可以积极参加暑期科普社教的活动,在活动期间学习各种传统文化知识,现场教学现场制作,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来深入了解文物。“7月份报名的孩子有将近30人,我们已经在招募8月份的志愿者。”翟滢说,目前报名情况十分火爆,我们此次活动志愿者的上限为50人,截至目前已经报名45人。
  如今这种令人欣喜的好局面,源于济宁市博物馆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通过持续不断开展的社教活动,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已深深沁入广大青少年的心田。
十年社教道路
创新成果丰硕

  “在2013年,济宁市博物馆就已经展开了社教工作。”翟滢回忆说,“早期是在博物馆内提供讲解服务,但是济宁是运河之都,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馆内,更应该走出去,才能真正做到活化利用。”于是,在2013年,济宁市博物馆开展“文博大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课方式,把博物馆送进了中小学之中。博物馆的讲解员摇身一变成为社教老师,在学校里为孩子们深入讲解济宁文化、运河文化,这种新颖的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2015年,济宁市博物馆联合特殊教育学校,以关注特殊儿童为初衷,开展了“同在阳光下”主题社教活动。“我们通过讲解员们简单的手语交流,为听障儿童讲解,在展区为视障儿童制作盲文阅读板,让他们触摸文物复制品以便于了解,编撰省内首套博物馆盲文教材。”翟滢说,通过这一系列贴心的举措,此项社教活动在2017年被评为山东省第二届全省博物馆十佳社会教育案例。
  2017年,济宁市博物馆精心开展了“石说鲁礼”系列活动。该活动通过珍贵的汉碑、汉画像石的拓片,深度且细致地还原了古代礼制,巧妙地搭配汉服,让孩子们得以沉浸式体验鲁礼文化。其中包括拜谒礼、飨燕礼、养老礼等丰富多样的礼仪形式。不仅如此,这一精彩活动还受到诚挚邀请前往新疆,并在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第三届全省博物馆十佳社会教育案例。
  2019年,“相遇”系列活动重磅推出。这一系列活动以馆内丰富的馆藏文物为重要载体,以发生在济宁市的历史人物、动人心弦的事迹、令人难忘的场景为关键切入点,通过5期系列活动进行展现。
  《儒道相遇·孔子见老子》,让孩子们通过了解伟大思想家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独立思考的卓越能力;《策马挽弓,诗酒年华·诗仙与诗圣相遇》,使孩子们深切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魅力;《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教与学相遇》,积极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倡导尊师重道,鼓励孩子们潜心学问;《城河一体,人水相依·大运河和济宁城相遇》,引领孩子们了解运河文化和济宁地方史,帮助他们建立生态保护意识;《让文物活起来·传统与现代相遇》,传承先祖的智慧之火,为后世开创全新的先河。此项系列活动在2021年荣获山东省第四届全省博物馆十佳社会教育案例。
  2021年,“‘我家就在岸上住——大运河的故事’系列活动——流动博物馆‘中国运河之都·济宁”走进社区,开展济宁运河文化的宣讲普及活动;“‘我家就在岸上住--大运河的故事’系列活动——你好,运河”走进小学,向孩子们热情地宣讲普及济宁的运河文化;学生们走进济宁市博物馆,专注聆听“‘我家就在岸上住--大运河的故事’系列活动——‘中国运河之都·济宁’”的动人故事。此项系列活动在2023年荣获山东省第五届全省博物馆十佳社会教育案例。
  2024年3月,济宁市博物馆受邀前往任城实验小学,以第三方的身份入驻,为孩子们倾心提供社教服务,结合课本知识精心开展特色社教课程,该课程持续开展至6月底,累计上课45节。
  “目前,博物馆同时开展了新栏目‘品茗文古’,涵盖古人九大雅事:焚香、品茗、听雨、赏雪、候月、酌酒、莳花、寻幽、抚琴。”翟滢表示,下一步,济宁市博物馆将继续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的活化利用。以运河古建筑为依托,精心打造“运河记忆游”,让孩子们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领略历史的韵味。同时,积极开展船游运河社教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运河的灵动与壮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