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多了个好邻居”
走进邹城市大束镇幸福河村,干净整洁的道路映入眼帘,错落有致的民居旁点缀着绿树红花。
袖子半卷,着装朴素,身穿驻村第一书记红马甲,胸前“干群一心”的字样格外显眼,说话音量不大,言语间满是和善。董超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是个干事踏实的人”。
忙完手头的工作,已临近晌午,不少农家院里已飘出饭菜香。董超马不停蹄地往村西的一处农家院里赶,他有放心不下的人。
“老孟,现在地里的庄稼浇上水了吗,还有啥困难不,直接跟我说就行……”
“董书记,地已经浇一半多了,这事您还牵挂着……”
这份“牵挂”,董超自从来到村里的那一刻起,就放在了心底。
想乡亲之所想,急乡亲之所急。穿梭在田间地头,行走在农家院落,东家进了西家出,与乡亲们促膝长谈,家长里短嘘寒问暖,有时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驻村日志写了厚厚一大本。谁家生活有困难,他都如实记录在走访日志里,并在这一页做上标记,为了以后能尽快解决。
61岁的孟令伟就是其中一个。一直未婚的他和90多岁的母亲相依为命,去年母亲又患了重病,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董超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个情况,跟村“两委”汇报,帮着准备家庭户口本、个人身份证、收入证明等材料,填写《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申请审批表》,忙前忙后帮着走流程。孟令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俺又多了一个好邻居。”孟令伟早已没把董超当外人。
“我多了个好帮手”
“心里装着群众,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董超深知这个理。驻村第一天起,董超就入户走访,把“第一书记联系卡”贴在村民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与村民们拉家常,面对面了解村民们的诉求。用脚步丈量为民情怀,如今,村里有多少户,每户多少人,每个村民的大体状况怎样,董超张口就能说出来。
村委的一间办公室,放置着两张办公桌和一张床,中间被一个铁皮文件柜隔开,这就是董超办公和休息的地方。“这样多方便,工作和生活无缝衔接。”董超打趣地说。
也就是在这间办公室里,董超为村庄的发展思考着、谋划着。
“驻村第一书记,总体目标是服务于派驻村的乡村振兴,首要是建强基层党组织。”董超说,为这个目标,董超和村“两委”工作人员严肃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量化积分管理等制度,充分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并且坚持“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村级制度,对涉及村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所有的收支情况、重大事项决策办理情况以及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民主决策,实行决议公开、结果公开,让工作的民主化、程序化、规范化成为常态。
穿村而过的造福河北岸绿化还有欠缺,有待进一步提升;每到庄稼地用水的季节,村里现有的几口井满足不了需求,接下来还得再打几口井;村内道路两侧,还有“四大堆”问题存在,需要定期进行清理整治……驻村以来,董超一点点梳理出村庄发展的不足,写进了自己的驻村日志里,“我要干的事还有很多,虽然干起来不容易,但都得尽心尽力去干。”
“董书记就是我的好帮手,没少为俺村操了心。”提到董超,村党支部书记孔德锋竖起大拇指。
李从伟 康岩 济宁报道
驻村帮扶,邹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派出驻村第一书记董超一直在路上。刚刚结束两年驻村帮扶不久的董超,再次整理行囊,只身来到了邹城市大束镇幸福河村。胸怀满腔热情,解乡亲急难愁盼,谋村庄发展之策,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董超的脚步迈得越来越扎实。“为了村子能发展得更好些,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红火些,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咱有多大力就得出多大力。”
董超在村民家中走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