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直播电商行业某些头部主播的纷争一度成为舆论热点。从“拉踩引战”到直播卖惨,貌似流量有了,但网友要看的真是这样的流量吗?这样的商业逻辑能代表直播电商行业的发展模式吗?这些行业乱象,引发了更多人对直播电商的审视和反思。
近年来,直播电商行业规模扩张的速度迅疾。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增长至8.16亿人,同比上涨8.66%。直播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对于带动消费、促进创业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消费场景和业态,电商主播和粉丝之间的连接、互动、信任,比传统货架电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得多。电商主播想要维系粉丝黏性、保持长尾流量、巩固市场地位,比拼的应该是产品、是服务。服务没有上限,在这上面无论下多大功夫都不为过。那种一味博出位、博流量,靠拉低下限来进行恶性竞争,只能留下一地鸡毛。
2024年7月,中央网信办曾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坚决制止“流量向恶”和“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推动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道德底线、法律红线不容逾越。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在网上都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更不能践踏法律底线。那些靠哗众取宠走红一时的“网红”应该明白,缺乏健康向上的内容,不管你有多“红”,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直播电商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需要相关各方共建清朗的行业环境,尤其是头部主播,更应以弘扬正能量为己任,引导“流量向善”。回归商业本质,在货品质量、服务上下功夫,才能让“流量”变“留量”,做长久的生意。
(新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