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学身后的“方寸天地”
2019年12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朱家户联村党委,是以朱家户村为中心,联合周边8个党支部打造的淄博首个联村党建示范党组织。
     沂源县燕崖镇朱家户村,从贫穷落后的偏远村落到远近驰名的“省级美丽乡村”,老书记张继学无数次地丈量这块“方寸天地”。不曾预料,他的生命定格在2019年8月31日下午1点18分。耕耘朱家户24年,他走了,但并未远离。榜样力量下,传奇在延续。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冯冬宁 
通讯员 唐永军 王琦    

张继学身后事
  2019年11月的最后一周,一股寒流袭过,沂源县燕崖镇朱家户村寒气逼人。
  屋内,张继学的妻子李洪凤静静地坐着,“没有梦到过老张,因为一直觉得他没走……”李洪凤的眼泪夺眶而出。一直觉得张继学未曾离去的还有朱家户一众村民以及燕崖镇党委书记宋传伟、朱家户联村党委书记李树春以及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周生亮等。
  失去张继学的关头,一股力量正在小村乃至这一片区的上空凝聚。
  老主任朱华平和以房成英、孟凡贵为代表的村民看来,村中间的联村党委是力量的核心区。“朱家户联村党委”,即以朱家户村为中心,联合山水河、西白峪、王庄、石井河、碾砣、姚南峪、计宝峪8个党支部,打造的淄博首个联村党建示范党组织。今年6月,随着沂源县委出台《关于推行“联村党建”模式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试行)》,突破以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的方式,探索推行“联村党建”工作模式,原本因地缘相邻、人文相亲、产业相连、资源相融,且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早有“搭伙过日子”意愿的上述8个村率先联合起来,联村党委就此诞生。
  张继学去世后,在这个高效运转的组织指挥下,周生亮他们接过了“接力棒”,按照朱家户村发展的整体规划,持续奔跑。
榜样的力量
  54岁的冯成文是片区内计宝峪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张继学生前“最为亲密的战友”,冯成文说,他被一种榜样的力量鼓舞着。
  计宝峪村位于燕崖镇最西部,也是镇域内海拔最高的村落,仅156户421口人,虽然背靠山清林秀的计宝峪山,但因位置偏远、水资源相对匮乏以及人口流出,“弱村”之称由来已久。
  甩掉这样的帽子是每个计宝峪人长久以来的梦想,尤其是当地乡村振兴步伐大踏步向前的当下。
  “从来没有这么迫切过……”冯成文说,当地政府指导下,在计宝峪村,一个集晒秋、民宿与“后备箱工程”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思路趋于成形并稳步推进。
  “你有我无。你没有,我再干。我们打‘差异化’路线……”冯成文总结道。
  他所言的“差异化”,指的是以宋传伟代表的燕崖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差异化”发展主题,即朱家户作为中心村,以美食美宿为主;石井河,休闲采摘;计宝裕,晒秋、农产品加工、“后备箱”工程;碾砣人家,传统酿造、农事体验;姚南峪,传统古村落。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朱家户片区,在燕崖镇大洪峪村等,记者也捕捉到了“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
突破和期待
  当以张继学为代表的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老黄牛”精神与以朱彦夫为代表的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奋斗品质叠加,沂蒙传统文化的内核就此构筑。在上述文化的引领下,一个个由带头人和一众参与者共同构筑的“理想国”渐趋成形,外界对沂源农村形成的“贫穷落后”等原始、固有印象正在被一点点改变。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沂源现象”正在续写着当地农村发展的新传奇。
  对此,沂源当地主政者曾公开表示,“理想国”一定是内外兼修,于外部而言,以产业融合为基础,打造的是“看山、望水、忆乡愁”;于内部来说,则一定是现代化的发展经营理念,把艺术带入乡村,对乡村旅游进行重新定位与包装,进而打造一个“农村人向往的、城市人需要的乡村生活”。
  “目标设定,关键是人、资本、政策。”沂源当地一名政经观察人士表示。他表示,张继学等“领头雁”的出现,印证了沂源农村已经实现由“强人治村”到“能人治村”转变。能量渐释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也吸引了资本的关注。在沂源,继中以果业、东方汇泉等资本发力的同时,鲁商集团、山东土地集团等省属国企,也纷纷将目光转向于此。此外政策是发展的指明灯,如何因地制宜地保证政策的延续性也十分关键。
  燕崖镇党委书记宋传伟说,内外兼修的“理想国”为沂源乃至山东的乡村振兴带来新的突破和期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