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为每位患者徒手治疗45分钟。
十年前,他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虽没有在一线救死扶伤,但他用双手、语言、智慧、精湛的技术让功能受限患者一天天康复起来;十年后,他本该挺拔健康的身躯,因为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留下了伤痛,因为经常按摩双手早早有了老茧。他用十年的青春活力感染了无数患者,给单调乏味的康复之旅带去许多欢乐和希望。他就是双山医院康复中心医生徐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支倩倩
徒手治疗
脑力活也是体力活
提到康复医学,很多人认为指的是传统的中医推拿、按摩、针灸。对于35岁的徐锋而言,他认为康复医学是从患者整体出发,以患者功能为导向,旨在通过中西医结合等多种康复方式治疗,减轻和消除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帮助患者尽早重返家庭。
今年29岁的张明(化名)重达200斤,因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瘫卧在床上行动困难,来到康复中心后,徐锋先进行全面的评估,再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为了尽早让这个年轻人回归正常生活,他每天拿出45分钟时间,在承受住对方身体重量的前提下,对患者做一对一徒手训练。通过按摩四肢肌肉,抬起手臂和大腿等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徒手治疗要反复扳动患者的手臂或腿,这既是需要技术的脑力活,也是很有挑战的体力活。我们经常要勾着腰、抬着手,因为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留下了伤痛很正常。”面对各种先进仪器设备为何不使用,徐锋认为示,机器始终代替不了人工,该徒手治疗的时候,就要不折不扣地发挥人工主观能动性,随时作出调整。
让卧床五年患者
一个月后站起来了
走进双山医院的康复中心,康复场地宽敞明亮,各种康复设备摆放井然有序,几位患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他们的病情虽不尽相同,但脸上都写满了信心。“我们会为每一位患者定个小目标,鼓励患者每天进步一点。”在徐锋看来,康复这门学科,不仅需要医生有专业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和病人构建相互信任的桥梁。
今年65岁的李大爷,因病卧床五年了,双腿浮肿厉害,生活完全无法自理,需要家人时刻在身旁照顾。五年的时间,李大爷也在其他医院经历过康复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家人通过打听,最后来到了双山医院康复中心寻求希望。“徐医生每次都手把手的指导训练,经常累得满头大汗。通过一个月的康复治疗,奇迹真的出现了。” 李大爷的老伴告诉记者,老伴现在可以站起来了,有时候自己还可以走两步,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结果。
“看到病人好起来,我们真心为他感到高兴。”徐锋表示,当时患者是躺着来到这里的,双腿肿得很厉害,经过一个月的康复治疗病人自己能站来的,我们也没想到会这样快。其实有时候我们也是在见证奇迹,创造奇迹。
坚守职业良心
创造更多奇迹
医者仁心。“技术好,脾气好,时间长了,我们都成为了朋友。”这是大家对徐锋的一个共同的评价。他说,做个好医生不容易,既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又要有进取心和求知欲。这份职业,很多时候是意义大于工作。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徐锋手上康复出院的,已经有近千人了。每一位康复治疗的病人都要花上很长的治疗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半年,朝夕相处下来,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感情很难再用简单的“医患”二字来形容了。
“干一行,爱一行,这是个良心职业,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法,成为让患者健康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领路人,让患者更有质量地生活”未来,徐锋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康复、了解康复的重要性,尤其是需要康复的病人能够尽早地开展康复,让康复创奇迹。
多年来双山医院康复中心一路高歌猛进,从零基础到现在拥有副主任医师1人,康复医师4人,针灸推拿师2人,护士1人,依靠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了“双山医院康复中心”这块金字招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