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东北油气分公司松深1井套磨铣施工现场,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使用自主设计加工的20多件工具,成功打捞出391根油管。“瞄准胜利、川渝等市场,胜利井下已建设形成含直井、水平井、非常规小井眼在内的套磨铣工具加工链条,正在推进连油工具国产化的自主研发和维保。”在井下作业公司修井侧钻首席专家杨育升看来,销售工具、提供工具服务,将成为胜利井下的支柱产业。
本报记者 邵芳
通讯员 丁剑北 吕月志
探索高端产品制造
“我们自己加工的,质量有保障。”在工程技术服务中心调研结束后,井下作业公司党委书记曹东星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一批正在加工的工具。
近年来,面对传统行业盈利能力不足、竞争日益激烈等实际,井下作业公司积极拓展工具制造、技术服务等高端市场,套磨铣工具就是其进军工具市场的第一炮。
2018年,井下作业公司西部工程管理中心自主设计的楔型磨鞋、专门套永久性封隔器的套铣头,先后销售至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气厂和塔河采油二厂、采油三厂,受到甲方多次称赞,并在全工区给予推荐。
2019年,尝到工具技术服务甜头后,井下作业公司在内部搭建了“技术研发中心设计工具,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加工工具,两方共同销售”的工具制造框架,全面推进工具研发和制造。
事实上,早在2018年,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就成功进入工具市场,并获得了宝钢BGT1\BGC\BGT2、天钢TP-CQ和衡钢HSM-2等特殊螺纹接头短接、附件加工授权,通过工艺创新和加强质量管控,在川庆市场累计创收800余万元,成为中心创效保效的重要增长极。
“套磨铣工具作为常规工具,有市场,但也有竞争,井下致胜的关键在质量。”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卢继锋说,套磨铣工具的质量,取决于合金和焊接工艺。为提升套磨铣工具质量,在项目启动初期,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专门采购了进口KENN碳化钨合金焊条,又从西部工程管理中心等兄弟单位引进气焊高级技师等专业人才,提升焊接工艺。
今年,井下作业公司再投资396万引进了一体化车床,围绕磨鞋制造,加强同贝克休斯进行技术合作,进一步提升工具制造水平。
专注工具性能提升
同卢继锋注重质量一样,井下作业公司防砂专家王文胜更加注重的是高效。在工具研发领域浸染了30年的他,对“胜利井下工具”走向市场同样充满期待。
“同样是套磨铣工具,有的切削快,有的切削慢。要实现高效,就必须根据不同井况,对工具进行个性化创新,我们现在向市场推广的正是这类高效性工具。”王文胜说。
对高效的注重,也源于经验。早在13年前,王文胜就曾带领该中心工具室对防砂工具进行创新,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当年依靠工具服务就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
为进一步加强研发、制造、推广全产业链发展水平,2019年,井下作业公司搭建了产品制造框架,通过内部单位和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合作,王文胜等人设计出的工具,从此有了专业的加工力量和双倍的市场资源,这也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具研发上。
2019年,为切实提升工具设计能力,王文胜所在的技术研发中心成立工具设计组,先后对封隔器、套磨铣工具进行工艺创新。期间,他们通过优化设计参数、科学排布硬质合金切削角度等,并创新采用一体成型低温焊接工艺,将磨鞋磨铣油管的速度由0.5米/小时提高到2.0米/小时。
设计出的第一批套磨铣工具交付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加工后,王文胜怕加工人员吃不透设计思路,专门跑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看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在加工上投入了大量技术资源,王文胜十分兴奋:“这下放心了。”
随着井下作业公司连油作业市场扩大,王文胜等人正针对连油侧钻一体式导斜器、连油打捞工具进行自主创新,计划今年年底前初步研发加工出一批高效化、本土化的连油工具。
培育核心竞争力
2019年12月20日,为推进井筒技术研发体系建设,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成立了石油工程胜利研发(技术)中心,由井下作业公司负责中石化修井技术中心的组建和实施。
杨育升牵头编制的《中石化修井技术中心实施方案》显示,未来5年内,井下作业公司将成立产品制造中心,建设特种修井工具库房,打造修井、储层改造、深井测试、连油带压等实验室和试验台。方案一旦通过,胜利井下将从软硬件方面获得更多资源,同时也会加大工具研发制造的投入。
投入源于决心。近年来,随着劳务市场竞争激烈,拼劳务、拼人力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前行,拓展工具制造、技术服务等高端市场,对于胜利井下,既是发展需要,甚至也是生存需要。
“套磨铣工具作为常规工具,适合起步,但是我们必须要加大投入,向连油侧钻、带压等高端工具研发迈进,打造形成一批国产化的高端工具产业链,这对整个行业具有普惠意义。”杨育升说,在川渝页岩气市场,所有连油工具服务全部由国外技术公司提供,这导致开发成本居高不下。无论是胜利井下还是别的单位,一旦研发出国产化连油工具,通过降价推广,将有效降低国内页岩气开发成本。
在杨育升看来,无论是现在的技术研发中心,还是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在早些年都从事过工具加工设计工作,具备雄厚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下一步,除了推进工具技术服务硬件建设,他们还要进一步细化工具设计加工合作框架,优化合作流程,推动两家单位互通有无,强强联合,努力打造品牌扩大规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