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楠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新调入和新分配至学校的教师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近日,烟台芝罘中学召开了2020年新调入、新分配教师座谈会。
会议由杨立新副校长主持,新调入、新分配来学校的11位教师、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各年级组长及各学科教研组长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座谈会首先由侯成伟副校长代表学校从德育特色、教学常规等方面向新调入、新分配教师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使新教师对芝罘中学的发展沿革、校园文化、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教育教学相关要求等有了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
新教师们逐一进行自我介绍,谈入职体会,以诚恳的态度表达了时刻铭记育人使命、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教研组长代表张莉老师发言,她介绍了芝罘中学人讲“真”、重“诚”、有“爱”、追“梦”的职业本色,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表示愿意为新同事提供一切支持,使大家尽快适应新环境,为芝罘中学的美好明天携手奋进。
随后,陈颂军校长发表讲话。陈颂军校长向刚加入芝罘中学大家庭的11位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带领新教师追溯了芝罘中学强势崛起的历程,叮嘱新教师要传承学校做大做强的精神内核——“山海文化”,将规范、精细管理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他向新教师提出期望与要求:找到新定位,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将青年教师的冲劲化作工作动力,把原有经验和学校优质教育融为一体,在芝罘中学团结、和谐、向上的团队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座谈会最后,杨立新副校长做总结,她激励新调入和新分配至学校的老师们要以陈校长的希望为目标,辛勤付出、无私奉献,为芝罘中学的未来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据悉,烟台芝罘中学聚焦青年教师培养,坚持精细化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培养体系,从目标制定、师徒结对、理论学习和竞赛评比等多个角度精准发力,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铺路搭桥。
一是目标制定个性化,指明发展“路子”
首先,对青年教师进行评估。学校综合运用个人自评、听课、同级部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方式,详细了解教师教育经历、专业特长、教育教学成果等信息,全面分析评估各项发展指标,为制定青年教师个性化发展计划提供信息支撑。其次,制定具体目标。确立“一年合格、三年成材、五年骨干、十年名师”的发展目标,结合前期评估,制定符合青年教师个人实际的个性化目标,建立成长档案,持续跟踪管理,并根据发展的个体化差异实行动态调整,让每个教师始终有“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持续激发个人发展内在动力。
二是师徒考核一体化,架好成长“梯子”
精选良师,为每个青年教师选聘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导师,签订结对协议,确定各自职责,明确考核指标,形成师徒发展“共同体”。精心指导,导师通过随堂听课、备课讨论、教研交流等方式,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给予青年教师全方位指导。导师和青年教师每学期互听课不少于30节,并整理出听课改进意见或学习心得。在青年教师公开课评议、听课笔记检查等环节,对导师和青年教师实行一体化评价、“捆绑式”考核,推动形成互学共进的良好氛围。
三是素养提升精细化,压实进步“担子”
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青年教师素养提升“4×1+N”体系。“4×1”是指每周读1篇现代教育教学文章,每月读1本教育期刊杂志,每学期完成1篇教学研究文章,每学年阅读1本教育专著。学校对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并组织展评交流。“N”是指经常性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开展校内专题论坛。外出培训学习后要撰写学习体会,并执教模拟公开课或主持主题教研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提炼转化,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不定期举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论坛”“班主任工作论坛”,每个青年教师都要围绕既定主题发言,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升。
四是以赛促练制度化,搭好展示“台子”
“两赛”即每年举行1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学校通过“三字一话”、说课以及教学案例等方面的教学专业技能比拼,以赛促练,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一课”即每学期举行1次青年教师校级汇报课,让青年教师展示自己的进步和风采。鼓励、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活动比赛,青年教师在磨炼中成长、提高。近三年,芝罘中学青年教师获得区级优质课、示范课的有58人,市级优质课、公开课的有26人;10位青年教师被评为“烟台市教坛新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