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山东地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项目启动会暨培训班开班仪式顺利举办
2020年1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通讯员 董自青     

  为更好推进《“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推动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守好孕妇健康防线,11月28日,由济南市妇幼保健协会、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承办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山东地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项目启动会暨培训班开班仪式顺利举行。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虽然我国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上已经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但产后出血仍然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特别是在我国相对贫困的地区,孕产妇产后出血及死亡率更高。为认真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保障母婴安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于2020年5月10日启动了《降低我国产后出血发生率》项目,旨在降低临床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完成2030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的任务目标。
  据介绍,产后出血是指自然分娩产后24小时内生殖道出血超过500毫升,或者剖宫产后失血超过1000毫升。产后出血的发生主要与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相关。高龄、孕次增加、未定期产检等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而高危因素越多,产后出血风险越高。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或创造条件避免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预警和救治管理体系。”济南市妇幼保健院院长聂文英表示,如何提高妇产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降低产后出血率、保障母婴安全、切实推动全省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是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所赋予的神圣使命,更是妇幼人的职责和使命。
  长久以来,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着重强化产后出血风险意识,着力打造涵盖孕前-孕期-产后-妇女保健等的生育全程优质服务,建立融群体保健、个体保健与医疗保障为一体的服务模式,在孕产系列保健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前置胎盘/凶险型前置胎盘诊疗等20余个亚专科、专病门诊,加强多学科合作,实现精准医疗。
  全国首批上线高危妊娠五色分级管理系统,并牵头成立全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及远程胎心监护中心,抽调精干医护人员组建MICU,搭建危重孕产妇抢救网络,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全面打通危重孕产妇绿色通道及转诊系统,保证产后出血救治服务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作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项目的首批参与单位,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将将积极参与、引导、推动该项目在济南市、山东省的落地实施。一方面,自我提升、练好内功,着力建立规范有效的“防治产后出血管理办法和防控体系”,制定门诊、病房、产房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产房防控方案,进一步提高产后出血的专业技术和管控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辐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智能管理效能,建立和细化培训制度、培训流程、培训内容及督导检查、整改提升方案,帮助兄弟单位提高综合救治能力,建立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的“抢救团队”,制定和完善一套规范有效的防治产后出血管理机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